当前位置: 句子迷文学网 > 唯美句子a>正文

苏东坡的诗句有哪些小学(苏东坡经典诗词)

  • 手动整理
  • 2023-04-24 20:00:01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苏东坡的诗句有哪些小学(苏东坡经典诗词),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9996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25分钟, 内容均可免费复制哦!


目录:

熬不下去的时候,读读苏轼这6首诗词!

在网上,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太难了。


大学生报怨工作难找,工资太低;


中年人,抱怨压力太大,上有老,下有小,一刻不敢歇;


老板们抱怨赚钱越来越难,而开支却一样不少。


每个人都在度劫,都活得艰难。


艰难在继续,生活也在继续。


抱怨之后,擦干眼泪,我们依然要重新上路。


也许我们需要一个朋友安慰,给我们力量。


苏轼是一个好朋友,他宦海沉浮,几经波折,但他总能用自己的方式抚平生活的创伤。


如果你累了,不如读一读苏轼的诗词吧,也许,会让你好受一些。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下雨了,没带伞,你会怎么办?


多数人的选择是赶紧跑回家,苏轼却与众不同。


和朋友一起出游,突然下起了大雨,同行的朋友十分狼狈,只有苏轼:淡定从容。


拿着竹杖,穿着草鞋,胜过骑马,所以,有啥可怕的呢?


我穿着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从容。


很难想象,这首词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时写下的。


因为“乌台诗案”,苏轼从天堂坠落地狱。


承受过人生的风雨,自然的风雨就再也伤不到他。


有时候,人这一生,无法掌控命运,却可以坦然面对困苦。


是啊,风雨再大,又怎样呢?


歌曲《孤勇者》中唱道:


“战吗 战啊 以最卑微的梦


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不要害怕,不要畏惧将来,过好每一天,就是自己的英雄。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075年,苏轼在密州任知州,他已经38岁了。


临近不惑之年,苏轼的心中,有一腔热血。


他说: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


带着人出城打猎,浩浩荡荡,意气风发,犹如狂傲的少年。


他倾诉着内心的雄心壮志:虽然年纪大了,头发白了,却梦想着上阵杀敌,打击边疆的敌人。


没有人会嘲笑梦想,即使它看起来遥不可及,依然有抚慰人心的力量。


年龄从来不是梦想的绊脚石,不敢奋斗的心才是。


刘邦48岁起兵反秦、刘备46岁遇到诸葛亮、武则天66岁登极称帝,每一个成功背后,都有一个不服输的灵魂。


如果你熬不下去,不再相信梦想,不如读一读《江城子》,想想为什么出发,找回初心,找到坚持下去的勇气。


世上没有捷径,通向成功的路都需要翻山越岭。


你要知道,所有让你变好的选择,过程都不会太舒服。脚踏实地努力前行,才是实现梦想最近的路。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苏轼《行香子·述怀》


这是一个美好的月夜。


清新的空气,尘滓全无,月光皎洁如银。


一杯美酒,仰望天空,思绪无穷。


名利如同天上的浮云,变幻无穷,追逐一场,劳心劳力。


人生如白驹过隙,像击石迸出的一闪而过的火花,如梦境般短暂。


人生苦短,哪还有心情伤怀?


所以苏轼说:“且陶陶,乐尽天真。”


真正的成熟,是天真。


保持一颗童心,发现生活中点滴的美好,找到穿越成熟的幸福。


正如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写道: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追赶不上的不追,不属于自己的不要,珍惜身边的小确幸,人生,也可以很幸福。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轼《猪肉颂》


多年前,一部《舌尖上的中国》火爆全网。


一碗面、一个馍馍、一片羊肉,就让人觉得无比安心。


原来食物,真能治愈人心。


900多年前,食物也曾治愈苏轼。


被贬到黄州,偏僻且没什么好吃的,苏轼看上了猪肉。


黄州人不大会煮,所以,猪肉很便宜。


苏轼买来猪肉,用小火慢慢地煨,终于做成了一道美食。


在那昏暗的岁月里,一口美味的红烧肉,抚慰了那颗疲惫的心。



有句俗谚:“吃饱了,就不想家了。”


平凡的日子,可以选择不用考虑减肥,用食物来治愈情绪不太稳定的自己。


当你烦躁时,认真的烹制一餐菜肴,认真地吃下去。


吃的那一刻,什么都不去想,只享受食物带来的美好感受。


放下碗筷之后,再去考虑以后。


食物治愈情绪,而好情绪治愈人生。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苏轼《东坡》


苏轼又号“东坡居士”。


被贬到黄州,工资微薄,一大家子人吃穿都成了困难。


友人给苏轼申请了一块地,苏轼取名为“东坡”。


脱下学士服,拿起了锄头,苏轼带着一家人下地耕种。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种麦子、种家乡的蔬菜、种栗子……终于一家人的生活解决了。


在东坡的空地上,他又建了一座“雪堂”,与友人相聚其中,不亦乐乎。


生活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一天,下雨了,洗得东坡格外干净,抬头看去,月亮也显得格外有光辉。


东坡的路坑坑洼洼,真是不好走,可苏轼却说:别嫌弃这不平整的路,我就喜欢拐杖落在上面铿然的声音。


明明是不适,在苏轼看来,却是有趣的体验。


当苏轼走过生活的艰难,度过最昏暗的日子后,迎来了曙光,那么,曾经的苦楚,都会笑着说出来。


所以,最普通的景色,有了最愉快的心情。


如果觉得熬不下去了,就再坚持一下,当你熬过去之后,所有的辛苦,都会成为幸福的勋章。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苏轼是一个豁达的人,更是一个知足的人。


元丰四年,苏轼在黄州过了四年后,人生,终于迎来了转机。


他被迁到汝州。


汝州离京城近,也许,这就是政治之路的转机。


途中路过泗州,苏轼和友人刘倩叔一起游山,观赏着山中美景。


在山上,吃着简易的餐食。


清茶、新鲜的蔬菜,非常简单,而苏轼却十分知足,他感慨:人间最美味的,就是这清淡的欢愉呀。


事实上,苏轼曾为一方知州,在朝中担任过高级官员。


他有过锦衣玉食的生活,也过得惯清茶野菜的简单生活。


能够以清欢的心生活着,真是世间幸福的事。


有一份工作就是幸福,有一口饭吃就是幸福,有一点私人时间就是幸福,有一件喜欢的兴趣就是幸福,有一个心爱的人就是幸福……


只要量力而为,要拥有幸福并不难。


人生不就是一点儿一点儿的累积这些小幸福而成的吗?


即使是圣人,也会有烦恼。


人,活得再漂亮,也会有凄凉;路,走得再潇洒,也会有迷茫;歌,唱得再响亮,也会有冷场。


不动摇,不惰怠,不退缩,为爱付出,为梦想不懈,为幸福努力,人生就像蒲公英,总有一天,会飞上天空,跳出最美的回旋舞。


愿所有汗水都有收获,所有努力都不被辜负。





编辑:邓汝濛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


苏轼的100句经典诗词… ​​​

苏轼的100句经典诗词… ​​


苏轼最通透的6首诗,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逝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待。


林语堂曾说:


“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受尽磨难,他曾一次次被逼到命运的绝境处。


但面对扑面的风雨,他毫不沮丧;想到未卜的前路,也没有一丝焦虑。


他总能在最低的人生境遇中,活出最高的境界。


如果此时,你正为生活而感到焦躁彷徨,不妨读一读苏轼这6首诗词。


当你诵读两三遍后,相信一切内耗和不安,都能得到治愈和平息。


01


关于聚散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和子由渑池怀旧》


嘉佑六年冬天,苏轼被朝廷催赶着上任凤翔府签判。


无奈之下,他只好辞别弟弟苏辙。


兄弟俩朝夕相处了二十多年,第一次分手,苏辙一口气送行了两百里才肯离去。


苏轼心中很是失落,本以为考中进士就能与家人常聚不散,可结果还是各奔东西。


在路过渑池时,外面飘起了鹅毛大雪。


第二天一早,他看见雪地上留有许多鸿鹄的爪印,却没有见到一只鸿鹄。


这一刻,他忽然明白:飞鸟在这片雪地上停留只是偶然,下一刻又不知飞往何处。


人生如鸟,谁也不能料定自己的前路在何方,聚散离合皆为常事。


看开之后,苏轼内心的郁闷,顷刻而散。


古话说,世间万物,冥冥之中自有定数,非人愿所能为之。


有些人,该走的时候,你怎么也留不住;


有些东西,要失去的时候,你费尽全力仍无法挽回。


面对这无常世事,很多人为此沮丧、痛苦。


但因缘聚散本是平常事,岁月从不会优待任何一个人。


正如《牡丹亭》中所说,风无定,人无常。


既然看不到人生的下一站,那就好好珍惜当下拥有的人和物。


既然无法改变命运,不如放下执念,随遇而安。


02


关于困境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熙宁二年,王安石掀起变法运动。


朝廷上下,新党旧党纷争不断,各路官员互相倾轧,人人自危。


为了百姓的生计,苏轼直言不讳,针砭时弊,试图减轻百姓的负担。


然而他的谏言却触怒了新党。


两年间,他几次三番受人弹劾陷害。


苏轼迫不得已,只好自请出京,担任杭州通判。


刚到杭州的时候,他整日唉声叹气,十分担忧自己的仕途。


黑暗残酷的党争,就仿佛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一个午后,他登上望湖楼欣赏美景,骤然间黑云压城,暴雨突至。


正当他觉得扫兴之时,一阵狂风卷过,瞬时云销雨霁,天空一碧如洗,万物一新。


苏轼见此美景,心情大好,心头的阴霾也早已烟消云散。


其实人生的很多遭遇,不正像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吗?


可不管风雨来得再急再大,总有过去的时刻。


此后,苏轼全心投入政务,修水利,建堤坝,赢得了杭州百姓们的爱戴。


生活就是如此,它总是伴随着悲伤、磨难和痛苦,隔三差五就给人“快要撑不住”的错觉。


但这些所谓的困境,却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最后隐入尘烟。


就像《人间失格》所说:


在所谓的人世间摸爬滚打至今,我唯一愿意视为真理的,就只有一句话,一切都会过去的。


身处低谷,过多的忧虑只是在消耗心力,以至于自己无从招架生活的暴风雨。


与其一个人自怨自艾,在逆境中渐渐消沉。


不如立即行动起来,积蓄力量,学会为自己撑伞。




03


关于过往


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望江南·超然台作》


熙宁七年秋,苏轼从杭州调任为密州太守。


相比于风景秀美,人文荟萃的杭州,密州景色单调,盗贼横生。


他的心中很是苦闷,整日茶饭不思,郁郁寡欢。


每至深夜,他便想起在西湖苏堤上,与文人好友们吟诗作画的场景,心情更为郁闷。


直到有一次家人劝他:杭州再美,都已是过去之事,为什么不能开心点?


他这才意识到,对过往的耿耿于怀,已然阻碍了他对新生活的体验。


熙宁八年的春天,苏轼登上了重新修筑的超然台。


他看到满城的春花开得明媚动人,千家万户在烟雨朦胧中若隐若现。


他被眼前美景深深吸引,内心也逐渐开阔澄明。


后来他一扫往日阴郁,开始融入粗犷的密州生活。


他与同事平冈围猎,和朋友酒肆豪饮,过得自在而洒脱。


人生就是一张脚步向前,步履不停的单程票。


那些路过的风景,走过的路,终是无法重来。


面对过往的美好,太多的留恋只会成为一种羁绊。


正如弘一法师所说,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逝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待。


把生活当本书,唯有翻过这一页,才能开启新的篇章。


04


关于心态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元丰三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彻底沦为一名不入流小吏。


微薄的俸禄,根本无法支撑他的正常生活。


他喜欢吃羊肉,就只能赶到晌午去捡别人不吃的羊脊骨。


没有粥米果腹,他就亲自在郊野开荒种粮。


远道的好友前来探望,看他这番境地,心中苦涩不堪。


他却乐呵呵地邀请他们品尝自己现烤的羊脊骨。


饭后,苏轼听说黄州城外的沙湖土地肥沃,就邀请朋友们一同前去相田。


没想到中途突遇大雨,同伴纷纷狼狈躲雨。


只有苏轼不以为意,他拿着竹杖,穿着草鞋,泰然自若,迎雨而行。


想起罗曼·罗兰的话:


“这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苏轼在风雨飘摇的逆境中,驰骋纵横,我行我素;


在坎坷的仕途中,他依旧满腔豪情,笑傲人生。


你仔细看看,生活中有人垂头丧气,不过是挨了上司的一顿训斥;


也有人住着租来的陋室,吃着泡面,依旧喜笑颜开。


就如仓央嘉措所说:“人生是场修行,苦乐全在心境。”


不论世事如何变幻,不为外物所困扰,守得一颗淡然之心。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就是过好这一生的秘诀。


05


关于遗憾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元丰五年,这是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个年头。


他已经46岁了,在宋人看来,已是一位两鬓斑白的老者。


他的身体不好,尤其是左臂更是疼痛难忍。


一位名医好友听闻,亲自赶往黄州,邀请他一同前往蕲水县治疗臂痛。


病好之后,苏轼看着自己日渐年迈的身体,觉得此生就此潦草而过了,心中十分遗憾。


于是好友便携他,一同前往城外的清泉寺游玩。


看着寺中自东向西流的怪异溪水,他豁然开朗: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此前的颓丧情绪,一扫而尽。


返回黄州后,他积极工作,一年以后,便收到调令,重返朝廷。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苏轼这般幡然醒悟的时刻。


后悔曾经没有好好读书学习,悔恨自己当初入错了行业。


可一说到付诸行动,他们就立马失落地摇摇头,“太晚了”“来不及了”。


但哈佛大学图书馆的一条训言就说:


一般觉得自己已经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人生,从来不惧努力太迟。


你与其在一次次醒悟与懊悔中来回折磨自己,不如立马行动起来。


只要开始,永远都不会晚。


06


关于格局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元丰七年,苏轼终于结束了他的黄州生活,奉调汝州。


在路过九江时,他游览庐山。


他突然发现庐山横看成岭,侧看成峰,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自有另一种美景。


于是,心有感触,题下此诗。


生活中很多时候就是如此,所得非所见,所见非所感,所感非事实。


远离了权力中心的京都,苏轼的文韬武略看似失去了用武之地。


他却在江南一隅的杭州,颁布政令,建堤修渠,亲力亲为造福百姓。


乌台诗案,百日牢狱,被贬黄州,种种不公看似带给了苏轼无尽苦痛。


同时,也彻底释放了他的洒脱与豪放,助他写下一篇篇流传千古的诗章。


钱钟书曾说:


换个角度看世界,会收获不同的东西,世界也因此以另一个面貌展示在你面前。


位置不同,所见风景也截然不同。


生活中,每个人总会遇到一些不能理解的事,遭到不公正的对待。


怨恨与牢骚,只会把自己拖入负面情绪的漩涡,越陷越深。


可当你放大格局,换个位置观察,也许烦恼就会消失不见。


生命中所遭受的挫折,不会将你击倒,只是助你磨炼己身,担起更大的责任。


他人对你的指责与批评,也许不是存心刁难,而是对你寄予厚望,帮你打磨自己。


你终会明白,那些所谓的烦恼,不过是一叶障目给自己带来的一片阴影。


只需稍稍变换下位置,格局大一点,眼前便是绿水青山,阳光与鲜花。▽


作家祝勇说,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与苏东坡相遇。


你在生活中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就可能与他的人生境遇共鸣。


这可能是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你一蹶不振的低谷期;


也可能是久别重逢又别离,令人失落伤感的刹那间。


可无论在何种处境,苏轼总会告诉你别丧气,不着急,看开点。


拥有一个好心态,就足以抵御世间的一切苦难与烦恼。


苏轼的诗词是生活的投射,更暗藏着他的人生指南。


当你思虑过多,持续内耗的时候,不妨读读苏轼这6首诗词,助你缓解焦虑,消解迷茫。





编辑:邓汝濛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


苏轼的千古名作,催人泪下!愿你这一生,永远也别读懂这首词

在文学史上,苏轼是当之无愧的大文豪。




他一生留下了2700多首诗作,362首词作,其中有太多传诵的名句。




人间有味是清欢。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有人说,读懂苏轼的诗词,体会其中的生活情味,会成为一个豁达而幸福的人。




可是,有一首词,诗词君却宁愿你永远都不要读懂。




这就是苏轼写给亡妻王弗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苏轼最痛心最哀伤的一首词吧。




苏轼的朋友陈师道曾用“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来形容这首词。




梦中再遇亡妻,一身的风霜,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是写给发妻王弗的。






苏轼最爱的女人是谁?




几乎所有人都会脱口而出:王弗。




人间最难得的,是少年夫妻。




1054年,苏轼十八岁,与同为眉山人的女子王弗成婚。




这一年,王弗十六岁。




古代婚姻是父母之命。




对于古人来说,婚姻就是一场冒险,你不知道与自己结婚的人是否合心意,一切都得看天意。




幸运的是,苏轼遇到了一个异常合拍的爱人。




王弗的父亲是一个乡贡进士,学识渊博。




在父亲的熏陶下,王弗也成长为一个博学的女子。




王弗聪敏,却从不张扬。




成婚后,王弗从未在苏轼面前炫耀过自己的学识。




每每苏轼读书,王弗坐在一旁,或操持家务,或做着针线。




苏轼读书略有错漏,王弗便马上指出来,苏轼大为震惊。






苏轼才知道王弗不仅读过书,而且读得还很好。




不仅书读得好,王弗看人还一看一个准。




考中进士后,23岁的苏轼步入仕途。




众所周知,苏轼是一个大嘴巴。




他曾说过: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




进入仕途,就免不了官场应酬来往。




在凤翔为官时,家里经常有人来拜访。




苏轼在客厅里,与客人侃侃而谈,王弗就在屏风后,静静地听着。




等到客人走了,王弗就告诉苏轼,这个人讨论问题有偏见,不宜和他讨论太多。




而另一个人和你熟得太快了,来得快去得也快,不长久。




神奇的是,王弗对苏轼朋友的判断完全正确。






于苏轼而言,王弗是一个贤内助。




她懂他,助他。




可是,自古恩爱夫妻不到头。




与苏轼相伴十一载后,王弗就因病去世了,年仅27岁。




王弗还留下了一个儿子。




妻子去世,稚子年幼,苏轼悲痛不已。




少年时代,从眉山出发,来到京城。




苏轼也从一个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官员,这一路上,都有王弗的陪伴。




可是,不能永远地消沉下去,苏轼还有幼子,还有理想。




逝者已矣,苏轼将王弗葬在家乡眉山,葬在母亲的坟茔旁。




他收拾好心情,重新出发。




后来父亲也去世了,他又娶了妻子,又有了儿子。




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他被贬出京都,不复之前的意气风发。




人生再难,也在坚持过下去,只不过,身边再没有了她,没有善解人意的她。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为官,正月时节,还是很热闹。




苏轼睡了,在梦里,他见到了王弗。




十年了,她去世已经十年了。




十年间,从未刻意想起她,苏轼以为把她忘了,却不知,她藏在心里,从未离去。




不思量,自难忘。




多少次,苏轼想和她说一说心里话。




可是,她埋在千里之外的眉山,那一心的凄凉,该如何诉说呢?




梦里的王弗,正坐在小窗前,细细地梳着妆。




记得刚成婚时,他也曾偷偷地看过她化妆的模样。




梦里的她,还是那年轻的模样,而自己呢,早已满面风霜。




当明月照着埋葬亡妻的小山岗时,每一次想起,都让人肝肠寸断。




有人说,这是迟来的思念。




十年了,似乎忘记了她,其实,一直藏在心底,未有一刻忘记。




也许,只有真正失去过挚爱的,才会懂得苏轼的感受。






在虎扑,有一个问答:妈妈去世了,我没哭,是不是很冷血。




@“天堂与寻”的虎扑JR这样回复和安慰她:




“至亲离去的那一瞬间通常不会使人感到悲伤,而真正会让你感到悲痛的是打开冰箱的那半盒牛奶那窗台上随风微曳的绿箩那安静折叠在床上的绒被还有那深夜里洗衣机传来的阵阵喧哗。


无数人在后面跟帖,点开网友们的评论,每一条都直戳泪腺……






世间最懂自己的人去了。




真正的悲伤,是苏轼午夜梦回时,梦到那个最懂自己的,最亲密的女人。




满面风霜的他,想倾诉这些年的沧桑,却恍然发现,他们早已阴阳两隔,此时,唯有眼泪无声落下。




那是失去挚爱后的恍然无措,是满面尘霜后的无处倾诉。




也许,只有真的失去过,才能读懂苏轼的悲伤。




所以,愿你永远也读不懂这首诗,愿你永远在人世间感受爱与团聚。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原创发布。


为什么要多读书?苏轼的这5首诗词,是我听过最好的回答

#好内容我来评#


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



经常有人问,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九百多年前,在散文《又答王庠书》中,苏轼给出自己的回答: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


书中的世界包罗万象,有助你成长的智慧,有让你开阔眼界的美景,也有带你摆脱平庸的良方。


读书,能让你在与先贤的对话中,不断地修炼自己的言行举止,丰富自身底蕴。


今天,苏轼的5首经典诗词告诉你,人为什么一定要多读书。


1


读书,是改变气质最好的方式


《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苏轼在凤翔任职时,有个好友叫董传,两人经常来往。


董传生活非常贫困,平时就用绳子绑住头发,身上衣服也都是由粗布制成。


但董传自幼饱读诗书,满腹经纶。


尽管他衣着简陋粗糙,可举手投足间却不卑不亢,气度不凡。


公元1062年,苏轼前往汴京,临行前与董传话别,便写下了这首赠诗。


从那以后,在董传的影响下,苏轼也整日手不释卷。


在书籍的熏陶中,他的精神得到滋养,内心也永远保持着一份豁达与洒脱。


此后无论遭遇什么,苏轼都宠辱不惊,笑看风雨,活出了自己的风采。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性难变,惟读书可变其气质。”


所谓气质,不是由金钱装点出来的富贵,也并非长相呈现出的靓丽,而是一个人独特的品质和魅力。


一个人的气质,就是他内心状态的外在呈现。


读书,就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你的言行举止。


博览群书的人,无论其外在行为,还是内在修养,总是让人感到舒服。


于丹说:“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读书,就是一次对精神和生命的化妆。


当你有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气质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2


读书,是消除烦恼的解药


《南乡子·自述》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


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公元1069年,在王安石主导下,朝廷开始实行新政。


大臣们意见不一,为了争权夺利,在官场上相互倾轧,人人自危。


苏轼也因此受到波及,被外放到徐州任职。


从权力中心,一下子被贬到地方小城,苏轼一度感到非常失落。


那段苦闷的时期,只要衙里没事,他就一头躲进书斋。


他常常在午睡醒来后,拿起床头的书就开始阅读,不知不觉间,家里的藏书就全部被看完了。


在阅读中,他的心态逐渐平和下来,也彻底放下了世俗功利,重获内心的简单舒适。


南宋诗人尤袤在谈到读书时说:


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


阅读,能帮你抵御饥渴与寒冷,更能助你化解寂寞,战胜内心的苦闷与忧愁。


在这个世界上,书籍才是人类最好的营养品。


很多时候,书读得不多,见识难免受限,结果就必须受着眼前诸多烦恼的禁锢。


《生活的艺术》里说,人一定要时时读书,不然便会鄙吝顽腐,顽见俗见生满身上。一个人的落伍,迂腐,就是不肯时时读书所致。


你只有不断阅读,才能抵达更高的认知层次,摆脱世俗的鄙俗和顽固。


书读多了,人就不会在琐碎的事情上沉沦。


在这世上,阅读才是一个人最好的避难所,永远给你提供温暖和能量。


3


读书,是战胜绝望的法宝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从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唯有霜鬓来如期。


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


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唯有长嗟咨。


熙宁三年(1070年),苏轼好友安惇,参加乡试,结果名落孙山。


面对打击,安惇非常低落,他默默收拾好行李,准备返乡。


临别之际,苏轼过来送他,写下了这首诗。


在诗中,他说,书要反复去读,熟读了,你就能明白很多道理。


他劝慰安惇不要放弃,多读书,相信日后一定会有飞黄腾达的那天。


听了这话,安惇回乡后,继续苦读,后来果然考中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高尔基曾说:


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书读多了,再艰难的处境,也能活出自己的光彩。


明代学者杨慎,23岁便高中状元。


人们都以为他前途无量,没想到因为触怒皇帝,他被发配到云南。


仕途无望,处境悲惨,换作别人,可能早就垮掉了。


但杨慎却没有。


流放期间,他四处搜集各种经史志文等典籍。


平时一有闲暇,他就捧起书来细细阅读。


大量的阅读,给了他继续前行的力量。


此后三十多年,他一直坚持著书立说,写下了四百余种著作。


正是读书,使他度过了人生最灰暗的时期,并最终成为学界泰斗。


作家张恨水说,有书读,就有希望,有了书,路就会在脚下延伸。


生活刁难每一个人,但书籍却总是能为你带来希望与信心。


在黑暗中,它就是一盏明灯,始终能为你照亮前路。


无论你的人生正面临着什么,多读书,才能让你笃定地走下去。


4


读书,是实现自我跃迁的阶梯


《柳氏二外甥求笔迹》


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


一纸行书两绝诗,遂良须鬓已如丝。


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


苏轼有个外甥一直苦练书法不得,有一天来向苏轼求字,以临摹练字。


于是苏轼写了这首诗,让他多读书多练习。


哪怕是练书法,只要书读多了,看得多了,也能把字写得更有神韵。


毕淑敏说:“书不是棍棒,却会使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人飞翔。”


在这个世界上,读书就是对未来惊喜最好的铺垫。


在书籍的浸润下,你的潜力会得到激发,能力也会不断被放大,机会也就越来越多。


三国时期,吕蒙是东吴大将。


由于家境贫寒,他从小就没读过什么书,甚至连兵法都看不懂。


尽管凭借胆识立下不少功劳,但他始终未被重用。


有一次,孙权对他说:“你现在虽然带兵打仗,但还是应该多读读书。”


听了这话,吕蒙回去后就请来老师,教他读书识字。


他认真研读经典,学识很快得到提升,渐渐地,各种兵法谋略他也烂熟于心。


饱读诗书的吕蒙,此后在战场上所向披靡。


几年后,他便被授予大都督一职。


正是读书,让他从一介莽夫,成长为文武双全的名将。


作家王人博说:“人其实很矮小,都是被书垫高的。”


阅读,就是帮你积蓄资本、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


一个人越是想要精进,越是需要书本的沉淀,和文化的积累。


你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用知识去加持能力,实现自我的跃迁。


5


读书,对抗孤独的良方


《登庐山》


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


平湖浸山脚,云峰对虚榭。


红蕖纷欲落,白鸟时来下。


犹思隐居胜,乱石惊湍泻。


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被流放湖北黄州,远离了京城的高朋满座。


在当地,因他的贬官身份,别人都对他避之不及。


苏轼的生活,一下子变得冷清起来。


可在很多人看来异常寂寞的日子,苏轼却过得有滋有味。


有一次逢上休假,他主动避开车马喧嚣,独自去庐山待了一个多月。


他白天欣赏美景,晚上则挑灯夜读,日子过得陶然忘我。


正是阅读,使得他原本孤寂的生活变得充实,也让他获得了精神上的丰盈。


作家梁晓声说过:


这个时代太喧嚣了,喧嚣到我们无处可逃,有时候我读书就是为了逃到书里去。




灵魂是喜欢独处,而不喜欢热闹的喧嚣。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纷纷扰扰。


一个人若缺少文字的滋养,即使身处热闹,也会时常感到空虚。


当你把闲暇时间用来读书,书中壮阔瑰丽的风景,便足以抵御内心的匮乏。


正如日本教育学家斋藤孝所言:


“只要能用读书填满独处的时间,就能减轻内心的孤独感。”


有书陪伴,再平淡的生活,再孤寂的时光,都会变得充实饱满。



著名历史学家麦考莱曾说过:


我宁愿做一个穷人,住在藏书很多的阁楼里,也不愿当一位不爱读书的国王。


读书的意义,不仅在于解疑答惑,助你参透道理,走出困局。


更重要的是,阅读的馈赠,能帮你不断丰富人生体验,拓展生命的维度。


点个赞吧 ,读懂苏轼的5首诗词,从今天起,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遇见一个全新的自己。


#好内容我来评#


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



经常有人问,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九百多年前,在散文《又答王庠书》中,苏轼给出自己的回答: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


书中的世界包罗万象,有助你成长的智慧,有让你开阔眼界的美景,也有带你摆脱平庸的良方。


读书,能让你在与先贤的对话中,不断地修炼自己的言行举止,丰富自身底蕴。


今天,苏轼的5首经典诗词告诉你,人为什么一定要多读书。


1


读书,是改变气质最好的方式


《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苏轼在凤翔任职时,有个好友叫董传,两人经常来往。


董传生活非常贫困,平时就用绳子绑住头发,身上衣服也都是由粗布制成。


但董传自幼饱读诗书,满腹经纶。


尽管他衣着简陋粗糙,可举手投足间却不卑不亢,气度不凡。


公元1062年,苏轼前往汴京,临行前与董传话别,便写下了这首赠诗。


从那以后,在董传的影响下,苏轼也整日手不释卷。


在书籍的熏陶中,他的精神得到滋养,内心也永远保持着一份豁达与洒脱。


此后无论遭遇什么,苏轼都宠辱不惊,笑看风雨,活出了自己的风采。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性难变,惟读书可变其气质。”


所谓气质,不是由金钱装点出来的富贵,也并非长相呈现出的靓丽,而是一个人独特的品质和魅力。


一个人的气质,就是他内心状态的外在呈现。


读书,就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你的言行举止。


博览群书的人,无论其外在行为,还是内在修养,总是让人感到舒服。


于丹说:“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读书,就是一次对精神和生命的化妆。


当你有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气质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2


读书,是消除烦恼的解药


《南乡子·自述》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


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公元1069年,在王安石主导下,朝廷开始实行新政。


大臣们意见不一,为了争权夺利,在官场上相互倾轧,人人自危。


苏轼也因此受到波及,被外放到徐州任职。


从权力中心,一下子被贬到地方小城,苏轼一度感到非常失落。


那段苦闷的时期,只要衙里没事,他就一头躲进书斋。


他常常在午睡醒来后,拿起床头的书就开始阅读,不知不觉间,家里的藏书就全部被看完了。


在阅读中,他的心态逐渐平和下来,也彻底放下了世俗功利,重获内心的简单舒适。


南宋诗人尤袤在谈到读书时说:


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


阅读,能帮你抵御饥渴与寒冷,更能助你化解寂寞,战胜内心的苦闷与忧愁。


在这个世界上,书籍才是人类最好的营养品。


很多时候,书读得不多,见识难免受限,结果就必须受着眼前诸多烦恼的禁锢。


《生活的艺术》里说,人一定要时时读书,不然便会鄙吝顽腐,顽见俗见生满身上。一个人的落伍,迂腐,就是不肯时时读书所致。


你只有不断阅读,才能抵达更高的认知层次,摆脱世俗的鄙俗和顽固。


书读多了,人就不会在琐碎的事情上沉沦。


在这世上,阅读才是一个人最好的避难所,永远给你提供温暖和能量。


3


读书,是战胜绝望的法宝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从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唯有霜鬓来如期。


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


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唯有长嗟咨。


熙宁三年(1070年),苏轼好友安惇,参加乡试,结果名落孙山。


面对打击,安惇非常低落,他默默收拾好行李,准备返乡。


临别之际,苏轼过来送他,写下了这首诗。


在诗中,他说,书要反复去读,熟读了,你就能明白很多道理。


他劝慰安惇不要放弃,多读书,相信日后一定会有飞黄腾达的那天。


听了这话,安惇回乡后,继续苦读,后来果然考中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高尔基曾说:


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书读多了,再艰难的处境,也能活出自己的光彩。


明代学者杨慎,23岁便高中状元。


人们都以为他前途无量,没想到因为触怒皇帝,他被发配到云南。


仕途无望,处境悲惨,换作别人,可能早就垮掉了。


但杨慎却没有。


流放期间,他四处搜集各种经史志文等典籍。


平时一有闲暇,他就捧起书来细细阅读。


大量的阅读,给了他继续前行的力量。


此后三十多年,他一直坚持著书立说,写下了四百余种著作。


正是读书,使他度过了人生最灰暗的时期,并最终成为学界泰斗。


作家张恨水说,有书读,就有希望,有了书,路就会在脚下延伸。


生活刁难每一个人,但书籍却总是能为你带来希望与信心。


在黑暗中,它就是一盏明灯,始终能为你照亮前路。


无论你的人生正面临着什么,多读书,才能让你笃定地走下去。


4


读书,是实现自我跃迁的阶梯


《柳氏二外甥求笔迹》


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


一纸行书两绝诗,遂良须鬓已如丝。


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


苏轼有个外甥一直苦练书法不得,有一天来向苏轼求字,以临摹练字。


于是苏轼写了这首诗,让他多读书多练习。


哪怕是练书法,只要书读多了,看得多了,也能把字写得更有神韵。


毕淑敏说:“书不是棍棒,却会使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人飞翔。”


在这个世界上,读书就是对未来惊喜最好的铺垫。


在书籍的浸润下,你的潜力会得到激发,能力也会不断被放大,机会也就越来越多。


三国时期,吕蒙是东吴大将。


由于家境贫寒,他从小就没读过什么书,甚至连兵法都看不懂。


尽管凭借胆识立下不少功劳,但他始终未被重用。


有一次,孙权对他说:“你现在虽然带兵打仗,但还是应该多读读书。”


听了这话,吕蒙回去后就请来老师,教他读书识字。


他认真研读经典,学识很快得到提升,渐渐地,各种兵法谋略他也烂熟于心。


饱读诗书的吕蒙,此后在战场上所向披靡。


几年后,他便被授予大都督一职。


正是读书,让他从一介莽夫,成长为文武双全的名将。


作家王人博说:“人其实很矮小,都是被书垫高的。”


阅读,就是帮你积蓄资本、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


一个人越是想要精进,越是需要书本的沉淀,和文化的积累。


你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用知识去加持能力,实现自我的跃迁。


5


读书,对抗孤独的良方


《登庐山》


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


平湖浸山脚,云峰对虚榭。


红蕖纷欲落,白鸟时来下。


犹思隐居胜,乱石惊湍泻。


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被流放湖北黄州,远离了京城的高朋满座。


在当地,因他的贬官身份,别人都对他避之不及。


苏轼的生活,一下子变得冷清起来。


可在很多人看来异常寂寞的日子,苏轼却过得有滋有味。


有一次逢上休假,他主动避开车马喧嚣,独自去庐山待了一个多月。


他白天欣赏美景,晚上则挑灯夜读,日子过得陶然忘我。


正是阅读,使得他原本孤寂的生活变得充实,也让他获得了精神上的丰盈。


作家梁晓声说过:


这个时代太喧嚣了,喧嚣到我们无处可逃,有时候我读书就是为了逃到书里去。




灵魂是喜欢独处,而不喜欢热闹的喧嚣。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纷纷扰扰。


一个人若缺少文字的滋养,即使身处热闹,也会时常感到空虚。


当你把闲暇时间用来读书,书中壮阔瑰丽的风景,便足以抵御内心的匮乏。


正如日本教育学家斋藤孝所言:


“只要能用读书填满独处的时间,就能减轻内心的孤独感。”


有书陪伴,再平淡的生活,再孤寂的时光,都会变得充实饱满。



著名历史学家麦考莱曾说过:


我宁愿做一个穷人,住在藏书很多的阁楼里,也不愿当一位不爱读书的国王。


读书的意义,不仅在于解疑答惑,助你参透道理,走出困局。


更重要的是,阅读的馈赠,能帮你不断丰富人生体验,拓展生命的维度。


点个赞吧 ,读懂苏轼的5首诗词,从今天起,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遇见一个全新的自己。


:

苏轼的名句有哪些(苏东坡传名言名句)

苏东坡的诗句有哪些(苏东坡的诗句分享)

苏东坡诗句有哪些(苏东坡的40首代表作品)

林语堂苏东坡传(有关于苏轼论文的参考文献)

【本文标题和网址】苏东坡的诗句有哪些小学(苏东坡经典诗词) http://www.cqlxdl.com/news/102300.html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4月24日 星期一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