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句子迷文学网 > 唯美句子a>正文

春节风俗作文600字优秀作文免费阅读(春节的习俗作文500字)

  • 手动整理
  • 2023-09-08 14:32:02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春节风俗作文600字优秀作文免费阅读(春节的习俗作文500字),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8035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21分钟, 内容均可免费复制哦!


目录:

春节的7个晚上|拜跑年:六百年习俗,六百年宗族

我的鄂东老家,村子叫李家畈,全村一百多户人家,都姓李。


我查过族谱、做过考证,我们这一族,祖籍西安府华阴县,祖上受元廷敕命迁居此地,距今已经600多年。因为全村都是同宗,所以过年的礼数就相对更多些。其中,“开张饭”“拜跑年”等习俗历经数百年延续至今,俨然成为一道民俗景观。


(一)


每到大年初一,天才麻麻亮,大人们就开始催促小孩子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梳洗干净,先来堂屋拜过祖先,然后燃放鞭炮,吃早饭。这一顿饭很是讲究:新年第一天、第一顿饭,也叫“开张饭”,一定要尽量丰盛。


席间,少不了湖北特色菜,比如腊肉炒菜薹、排骨藕汤之类。菜薹未必是最著名的洪山菜薹,但选材一定是最鲜嫩可口的;煲汤的藕除了来自那个“洪湖水浪打浪”的洪湖,也有黄冈本地的巴河藕,这种藕有九个孔,比一般藕多一个孔,“体长三尺无瑕疵,心多一窍有灵犀”,味道滑爽柔绵。


至于本县的特色菜就更多了,比如永河皮子、红安臭皮子、红安将军菜等等。永河皮子据说只能用红安永河镇的水才能做出来;红安臭皮子原本是寺庙的素食,因为臭味悠长且风味绝佳,成为本地百姓最爱;至于红安将军菜,则是野菜——战争年代,吃着红安野菜从本县走出了200多位将军。为了纪念革命先烈,老百姓亲切地称之为“将军菜”。


至于红烧武昌鱼、瓦罐炖蹄花也是万不可少的。桌上有鱼,年年有余;席上有蹄花,一年提振精神、发财发家。“开张饭”的美好寓意,和着各家各户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和着老人孩子的欢笑声,开启了人们对全新一年的美好憧憬。


(二)


早早吃完“开张饭”,忙碌的“拜跑年”就开始了。


孩子们拿出早早备好的大口袋,跟着大人们出发。依着老礼,全村一百多户人家,彼此挨家挨户拜年,一户都不能少。俗话说:“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同是湖北人,江汉平原嫁过来的妻子,当年听说大年初一“一上午要拜一百多家”很是惊讶,“唇上的口红都成了O字型”。


其实,这里的“拜跑年”是一种串门式拜年,每户停留不过两三分钟。此外,孙辈见长辈还要磕头祝年。当然不是见谁都跪,而是只跪族中祖辈,对平辈互相拱手作揖即可,对晚辈则拍拍头、打个趣就行。辈分低的小孩子,要跪拜的人固然就多,但收到的鸡蛋、苹果、糖果等零食也多。娃娃们为啥要提前备好大口袋,就是挨家挨户拜年时接受长辈馈赠之用。


此地贫瘠,我们小时候,物资匮乏,糖果平时不易得。只有到大年初一“拜跑年”时,才算是实现了暂时的“糖果自由”。因此,我对过年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磕头、道“恭喜”、收糖果。那时,真巴不得每天都是大年初一。


近些年,移风易俗,绝大多数时候,拱手、作揖代替了磕头拜年之礼,但也有例外。比如,到了村里辈分最高的那几位老人跟前,乡民们扑通一声跪地磕头是决然不能少的。父亲66岁了,早已到了接受孙辈拜年的“段位”,然而到了村西头祖奶奶跟前,依然和同辈兄弟们一起,齐刷刷跪下,毫不含糊,宛如回到五六十年前,还是毛头小子时一样。


(三)


改革开放的春风,刮来许多机遇,族中后生摆脱了一亩三分地的牵绊,较之先辈,人生际遇丰富了许多。


村里,有身居要职的地方官员,有身价数亿的车厂老板,有在报馆写写画画的“笔杆子”,也有不少抱团承揽工程的油漆匠,不管在外面混得怎样,回到了村里就都一样——都是一个祖宗的子孙、都一样挨家挨户“拜跑年”,100多户,每一户都必须拜到,决不能遗漏,而且必须一上午拜完。如此拜法,实在是一项“不小的工程”。


土生土长的本村青壮年早就习以为常,毛头娃娃们更是无妨——他们热情高涨得很哩。苦就苦了那些外地嫁进来的新媳妇、小嫂子们。穿着时髦、打扮靓丽、脚踩高跟、姹紫嫣红,一路跟随夫君跑遍上百家,颇有些劳苦。好在,白发苍苍的长辈,见该来的都来了,便客气地道一声“来了就是年”。于是,众人纷纷上前嘘寒问暖,表达着晚辈的惦念。


那白发苍苍的长辈则上前一一辨认,这个是谁家的小子,那个是谁家的姑娘。末了,必定要把那羞答答的新媳妇、小嫂子唤到跟前,叮嘱对方以后遇到啥难处就吱声,都是一个大家子,万事有族人在!末了,郑重地赠予一捧花生,或一把瓜子,或两枚鸡蛋,抑或者别的什么吃食,表达着老辈对族中新人的认可和爱怜。


新媳妇、小嫂子初来乍到,有的还在外地工作,很少回村,遇到族中尊长们的特别关怀,自然心头一暖,浓浓的大家庭情感认同油然而生。下一年,再拜年,往往比男人们更积极。


当这些新媳妇、小嫂子当了母亲,大概也会和我的母亲年轻时一样,和一代代的母亲们一样,每逢大年初一,天麻麻亮时,就催促孩子们赶紧起床,梳洗干净、穿上新衣、认真吃一顿“开张饭”,然后拿着早就备好的大口袋,浩浩荡荡出门,“给长辈们拜年去喽——”


之前受疫情影响,关山阻隔,老家“拜跑年”的习俗也已停摆多年。好在乡村依旧、乡情依旧、族中祖辈依旧,今年春节又接续上了六百年的“拜跑年”的传统。三年相对于六百年的大宗族、六百年的年俗,只是短短的插曲。在历史的大尺度下,我还是看到了传承和向上的力量。


海报设计:白浪


若水老师教作文47︱家乡的春节风俗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曾在前面集中发布过在《学生天地》杂志上发表的一些佳作。近期又陆续收到部分老师和学生寄来的作文,现选择其中的优秀作文予以评点和介绍。


家乡的春节风俗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在这天,人们载歌载舞,满面笑容,开始新的一年,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春节时那热闹非凡的场景。


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便准备过年了,街道上热闹了起来,我和爸爸在卖对联和年画的摊位上停下了脚步。爸爸细细地看着对联上的内容,一一看过后,才挑几幅中意的买上。回家后,妈妈早已大扫除。早在尧舜时代,我国就已经有春节扫尘的风俗,“尘”与“陈”是谐音,在春节前扫尘就赋予了“除陈布新”的意思,人们希望把过去的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


我和爸爸贴春联。我踩在凳子上,拿着糨糊和刷子,往门上比划一下,请爸爸看一看贴得是否端正,位置恰当时再张贴对联。在门上贴“福“字,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有的人则把绘有门神的画贴在院门上,祈求一年平安无事,生活美好幸福。


除夕晚上,一家人围坐在桌前,桌上摆满各种花糖、干果等零食,我们一边看着春晚,一边嗑着瓜子,别提有多快活了。守岁,更是必不可少的。就是在农历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开亮每一盏灯,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要把一切邪瘟病疫全部照跑驱走,期待在新的一年人人心想事成。随着春晚上的倒计时,邻里街坊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拿出一筒花炮,一个接一个的燃放,天空中顿时绽开了五颜六色的花朵,整个村子里弥漫着浓浓的烟火味,男孩子们都是拿出震天动地的炸炮来放,女孩子则是拿出风险较低的仙女棒来欣赏,整个一晚上,村里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大年初一,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走亲访友,相互拜年问好,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一般是从自家开始,小辈给长辈拜完年后,会收到压岁钱,表示压“祟”。传说有一只怪物叫作“祟”,它会在除夕晚上摸孩子的额头,另一天大早这小孩便连发高烧,大人们都吓坏了,便在睡觉当晚,在枕头下放入钱,才把“祟”赶跑,后来,人们便把长辈发给晚辈的钱称为压岁钱。人们还会在拜年时拿出花糖和干果,碰到好友,就会分享一些,有时也会互换,礼轻情意重,再笑容满面地互相祝福、恭贺新年。


最后一个高潮,便是正月十五前街上的摊贩们吆喝着元宵了,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我们中午早早地吃完元宵,来到街上看社火,社火是中国最古老的风俗,在甘肃已延续了数千年,社火的起源是祭祀,后来演变为祝福、喜庆、避邪、平安之意的一种仪式。


春节过完,农民种庄稼去了,孩子们上学去了。村子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推荐老师:李玉倩)


若水老师评点:俞子涵同学的这篇作文是六年级下册训练的第一篇作文,她老老实实地按课本介绍的方法写作文,加上李玉倩老师的精心点拨,使其在同类作文中脱颖而出。她写了选对联、除尘、贴“福”字、熬夜迎新年、放花炮、拜年、收压岁钱、吃元宵等8个习俗。其中熬夜迎新年、放花炮、拜年、收压岁钱写得较为仔细,还写了从资料上查阅、向大人们请教来的相关知识,洋洋洒洒,达到一千字以上。这是值得其他同学学习的。如果精选一下,压缩掉三四个习俗、把其中的某一项写得更细腻点,可能会更好。


俞子涵作文原稿


若水老师,甘肃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华夏名师,教育部小学教材编写者,中国教育创新成就奖获得者,省级杂志作文指导专栏作家,“示范作文法”创立者,坚持四十多年研究作文教学,指导的800多篇作文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教育部关工委等八单位联办的“华人作文比赛”各类作文大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或发表在北京《东方少年》上海《小主人报》吉林《小学时代》黑龙江《百家作文指导》广西《作文大王》甘肃《故事作文》等刊物上。


联系:wzczw2023@126.com


声明:投稿者请务必保证原创,随文寄来的照片将会根据需要进行修改。未经正式授权,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发生其他侵权行为!


侯文君 | 春节

春节


侯文君


欢度春节,延续的跨度很长,实则是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就开始拉开过年的序幕,民间俗称过小年。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活动有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小年也有个传说,说的是富家子弟张郎娶妻丁香,两人恩恩爱爱,孝敬公婆,家庭幸福。福极否来,外出经商致富的张郎,回家就休了丁香。丁香只得另嫁一善良勤劳的打柴郎。而张郎则娶回了漂亮的妓女海棠。海棠好吃懒做,一把天火竟然烧得万贯家财片瓦无根,也烧死了海棠,只剩下两眼几近失明的张郎。张郎外出讨饭,竟然碰到了剪草喂牛的丁香。丁香认出乞丐就是张郎,气恨交加,但还是施舍了饭菜酒汤。饭菜酒汤刚刚吃完,“哎呀呀,我可不是你大娘,我是你的休妻,叫丁香。过去你是我的张郎。”张郎一听,羞愧难当,竟然一头钻进并憋死在锅底的灶膛,成了知错能改的张郎。蟑螂找到天上玉皇,念及同行,玉皇就册封他做了一家之主的灶王。灶王上天言好事,入地保平安,人们就在他的忌日过节祭祀灶王。


从此祭灶就成了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就都设有一家之主的灶王爷神位。灶王节的最隆重仪式就是送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叫辞灶。有道是“女不辞灶。”此项工作得有家里的男人来做。此日晚上,家里摆上香烛、荤菜、素菜、烟酒、水饺一类的供品,糖瓜必不可少,为的是粘住灶王爷的嘴,防止他乱说乱道。而主人则尽说好话,祈求保佑家人平平安安。然后焚烧灶王爷的纸像,三拜九叩,送他升天接受玉皇大帝接见。等到大年三十,再把新的灶王爷画像请敬在原位,酒肉祭奠,祈求保佑。等到二十四日,有道是“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就有除陈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而到了腊月二十五,则是家家户户顶礼膜拜迎接玉皇。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听了他的简单汇报,对人间有了基本了解。就在次日,他亲临凡间,微服私访,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之为接玉皇。此日起居、言语都要谨小慎微,好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到了腊月二十七、二十八两日, 民俗传统则是要集中洗澡、洗衣,民间则多在此时出豆腐,用豆浆水洗衣,除灰效果极佳。用它来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八洗浴为洗福禄。当今,家人更可在今天洗澡,保持春节期间的卫生,以崭新面貌欢度新春。


腊月三十才是春节的正式开始,掀起了过年的高潮。贴门神、贴春联、请家堂祭祖、除夕守岁、放爆竹、放烟火、吃年夜饭、给压岁钱、走亲访友、闹元宵等各种习俗也就粉墨登场了,令人眼花缭乱。这也有一传说深入人心。远古时代,凶猛的年兽经常胡作非为。它身壮如牛,头上独角,血盆大口,行走如飞。它既吃牲畜,又吃活人。每到除夕,人们都藏进深山老林,躲避年兽。一年除夕,一乞讨老人见人们惊慌出逃。就说:只要门上贴上红纸,燃放爆竹,就会吓跑它。人们将信将疑,但还是决定一试。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子,看到家家户户烛火通明,张贴红纸,还传出砰砰啪啪的爆竹声,到处敲打着锣鼓家什,年就吓得浑身发抖,狼狈逃窜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响声了。传说舜的时候就已约定成俗。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户户贴红对联,放烟花。这风俗越传越广,后来就成了我们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其历史悠久、流传面广,极具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人们分外重视,习俗如下。


一是贴年红。它是指贴门神、贴春联、贴剪花、贴福字、贴年画等。


贴春联习俗已千多年,其形式就是桃符。古代神话传说,鬼域世界有座山,山上有棵覆盖三千里的桃树,树梢上有只金鸡。金鸡一旦报晓,夜游鬼魂就须回府。府门坐落在桃树东北,门边俩神人名叫神荼郁垒。两神明察秋毫,外出鬼魂若伤天害理,就会立即绳之以法,送去喂虎。鬼魂因此畏惧两神,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两神模样,后来干脆桃木板刻两神名字,放在门口,用以避邪防害。这种桃板就叫桃符。后来就沿袭成两位门神,他俩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拿武器,象征正气和武力,令妖魔鬼怪望而生畏。民门神总是成双成对,后来演化成对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简洁精巧的对仗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门心贴于板端中心,框对贴于两个门框,横披贴于门楣横木上。春条包括剪花、酉帖子、福字等则根据内容,贴在门窗边、屋子里、床头侧、大门口、坐车头、栏圈旁、碾磨上。正方菱形的斗也叫门叶,多贴在家具、影壁中。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这样过年的气氛陡然暴涨,用以表达祈福纳祥的美好心愿。张贴这些要在早晨,提前半天也可以。剪纸窗花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将吉祥事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贴福字也由来已久。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祝愿。福字倒贴,表示幸福和福气已到。福字的图案精描细做,如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琳琅满目。年画内容丰富多彩,《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老鼠娶亲》《迎春接福》等经典年画,愿望喜庆美好。


二是请家堂祭祖。


紫气东来之时,先在干干净净的供桌前,挂上家堂轴子;再走出大门,面朝坟地方向,家长插上香烛;又三拜九叩,延请自家先人回家叙旧,并把磨棍横在门口,以防外鬼乘虚而入,贪占便宜;仙人坐席后,家人斟酒倒茶点烟,三拜九叩,伺候先人吃好喝好。以此连续三天,也有的两天,就开始送家堂。送家堂的场面可大可小,依家族人口而定,本家男女老少均可参加。临走时,带上先人牌位,秉香引领出门,找个宽敞地域,烧香焚纸,将自家牌位,火上一燎,完成后鸣放鞭炮,跪送先人,洞府修仙。散会后,再把大门口磨棍撤除,仪式完成。仪式举行时,先人就在眼前,所以祭祀者态度必须毕恭毕敬,虔诚笃信不能诓言妄语,还要不断地为先人斟酒倒茶,烧香点烟。夜里也要礼节备至,耐心伺候。


三是熬夜守岁。


除夕之夜,家人围坐,通宵不寐,熬夜守岁,迎接新年到来,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此夜是关口,称作年关。每到除夕,每家每户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拴牢,宅院前后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晚餐置办得很丰盛,除了全家老小围坐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度过年关。吃过晚饭,谁都不睡,挤坐一起,闲聊壮胆。民间多有年五更吃饺子没有外人之说,水饺是传统的春节食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年五更还有发纸马的习俗,就是祭天祈年,祭祀的则是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各路神祗,年节期间,天地氤氲天界地府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关照,并祈愿再得到更多福佑。年晚饭后,长辈给晚辈压岁钱,体现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压岁钱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


四是放爆竹、拜岁、拜年。


元日子时交年时刻,城乡上下鞭炮齐鸣、烟花照天、辞旧岁、迎新年等等新春活动达到高潮。年初一以谁家能吃第一碗水饺为荣,习俗吃素,所以本日家家争赶早市。吃完水饺后的首要就是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哔哔剥剥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声脆,碎红满布,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此时满街瑞气荡漾,洋洋喜气盈门。然后开始拜岁,迎新岁,在岁首早上迎新岁,奉祀斋菜拜祭岁神。岁又名太岁,是民间信仰的神灵。值年太岁是一岁之主宰,掌管人间当年吉凶祸福。辞旧迎新之际,户户迎新岁、拜祭岁神、迎福接福,此一传统习俗自古以来代代相传。各家各户还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道贺新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人人衣着漂亮,打扮时髦,整整齐齐,出门拜年,恭祝新年大吉大利。亲朋好友从最亲近的开始,依次挨门挨户地登门拜访,见面问好,互致敬意,作揖道喜。此日家家户户准备茶水、糖果、点心、瓜子、红枣、葡萄干等,一俟客人落座,边吃边聊,互致问好。现在远处的客人则电话或短信问候。国家更是重视,每年都举办新年茶话会。


五是吃斋、聚财、开年、姑爷节。


初一迎新早晨拜神,放炮仗。早饭必须吃斋,常用的是粉丝、腐竹、发菜、冬菇等等,本年该吃的素菜这一早要务必吃完。此日还是扫帚生日,所以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引来扫帚星,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良好的开端从新开始,生机勃勃,充满希望。初二则是开年(开斋日),此日解除斋戒等禁忌,是崭新的开始,俗称开年。开年习俗是吃开年饭。此餐一般备发菜、生菜、鱼等,意在取其生财利路之意。现在也有将开年饭摆到酒楼吃,有的还保留着放生的习俗,买活鲤鱼,红纸盖眼,拜神后放生河塘。年初二也有的初三还是传统的姑爷节,姑爷们挈妇将雏不管远近,都给岳父母拜年。这天俗称迎婿日。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礼包,以备分给亲情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六是拜年问安、走亲访友。


它就是新年期间走亲访友,互贺新年,也是人们相互表达美好祝愿。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类的好话。其宗旨就是联络感情,互贺新年,表达敬爱情怀和美好祝愿。过去此一程序延续得很长,盖因受交通条件限制。现则已简化程序,就是开车一天能周转几家亲朋,送点礼品,搁点钱,叙旧说话,也就作罢。


新春时间延续到元宵节。正月初四是女娲造羊的羊日,此日,人们不能杀羊。三羊(阳)开泰就是吉祥,天气好则意味着本年易于养羊。灶神此日也从天界返回民间。初五则是恭迎东西南北中五路财神五喜临门,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敬财神。初五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提前迎接,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祭财神。五祀即迎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就是五祀中的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羊头寓意吉祥,鲤鱼是图鱼余谐音。初五零时零分,人们都大开门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五路,主人须带上香烛分别到东、西、南、北、中的财神堂去请接,接来一路财神,就在门前燃放一串百子炮。全部接完后,主人和伙计依次向财神礼拜,接着火化供桌上的马幛,恭送财神。仪式才算结束。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希望发财,但愿财神爷搬来金银财宝,大发大富。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才叫抢路头,特别灵验。春节期间,大小店铺年初一关门,而在初五开市必将招财进宝。初六又称马日,此日要送走穷鬼。这反映民众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贫穷困苦,迎接美好辉煌。 汉代东方朔认为,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女娲创造万物生灵,就是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的生日。初六厕所所积粪便才大扫除,并祭拜厕所神明,将其清扫干净,所以称为挹肥。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门板要贴上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大红对联。营业前大放鞭炮,以示吉利。


初七是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女娲第七天造人,所以此日是人类的生日。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年初八是开工日,开工利市,就本少利多,寓意一年都利利是是,大红大紫。此日还是众星下界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祭祀用两张神码,一张印着星科、朱雀、玄武等,二张印着本命延年寿星君。二张前后撂在一起,夹在神纸夹子上,放在院中夭地桌后方正中受祀。初八还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阴则年歉,天晴则主丰收。初九是天日,俗称公生,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初九,是由北斗七星和左辅、右弼构成的北斗九皇的生日;主要习俗是祭玉皇、道观斋天等。初十设开灯酒宴,男孩要把一盏八角纸灯,悬挂在祠堂或庙堂正中央,以求让祖先认识自己的子孙而加以荫佑,或请神明进行保护。灯酒会的习俗包括开灯、投灯、饮灯酒等一系列习俗活动。初十是石头生日,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贺老鼠嫁女是祀鼠的活动,亦称老鼠嫁女、老鼠娶亲。具体日期不少地区定在正月初十。它就是将面饼置于墙根,名曰贺老鼠嫁女。此日忌开启箱柜,怕惊动老鼠。俗谓你扰它一天,它扰你一年。正月十一是子婿日,岳父们在此日宴请子婿。


搭灯棚,做醮,做斋头,标炮。做斋头礼仪复杂,当天早上要从庙里请神回家,并安坐大堂之上,供奉糖果香火;做斋头机会难得,是荣耀之事,做斋头就可得到神的厚爱,来年会带来好运,心想事成,财源滚滚,因此礼仪颇为隆重;做斋头一般都摆斋头酒。即日起,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选购灯笼,搭盖灯棚。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正月十三、十四,舞狮、飘色、游神、庙会就粉墨登场了。也说正月十三是灯头生日, 民间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十四的民俗活动可圈可点,试花灯,食糟羹,拜临水娘娘等都一一亮相。十五元宵节,才到达春节的另一个高峰,甚至比灯节之一的春节,它耀人眼球的主要是灯火晚会,这里就不再详述,元宵节会叫你叹为观止。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文化于一体的民俗大节。新春贺岁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祈求丰年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文化精华。名称复杂,又叫除夕、过年等。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各种贺岁活动,但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的差异。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在继续传承,如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其节日仪式与相关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底蕴。


侯文君,山东沂源人,中学退休语文教师,文学作品《鲁阳杂俎》系列百多万字,多有发表和奖赛获奖。另有周易和民俗作品多多。


投稿邮箱:huanghaisanwen@163.com


壹点号胶东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们的节日·春节 老祖宗留下的春节习俗,你都知道哪些?

“小年”祭灶


榆中北部山区过年的老风俗有什么?“过了腊八就是年,所以,腊八以后基本上天天都有说法。除夕之前,最隆重的应该是腊月二十三‘小年’,这一天要‘祭灶’,就是传说的‘灶王爷上天’之日,当日晚上打发‘灶爷上天言好事,大年初一再接回来’。以前每年这一天,我们的父辈除了祭灶外,还要打扫每个屋子里的尘土。腊月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都有说法的,应该是杀年猪、蒸馍馍、买年货什么的。腊月二十九或除夕最为重要,这一天要祭祖,家里的男人都要去祖坟上祭祖。”家住榆中县上花岔乡白禄村中圈社的80岁的滕老先生说起过年的老风俗,有很多已经记不太清楚了。他说,传统的东西已成为他过年的一个习惯,不这样做,就觉得少了点什么。


大年三十祭祖


榆中县园子岔乡小岔村上大路社七十多岁的魏孔峡夫妇,每年过年都要求孩子们除夕之前必须回家,因为要祭祖。在魏孔峡老人看来,祭祖是个很重要的日子,也是过年风俗中最不能忽略的一项。“我觉得,祭祖不仅仅是对祖先的祭祀,更重要的是表达后辈对长辈的尊敬。”所以,魏孔峡要求在兰州城区务工的儿子一家四口,每年腊月二十九之前必须回家,然后由家里的父辈带着全家的男子到祖坟上祭祖。“老家有个讲究,就是每年除夕这一天,一大早便开始做饭,吃完饭后贴春联,然后去祖坟上祭祖。如果家里的春联已经贴好了,在外上班的人就不能再回家了!”他说。


正月里不动针线


记者走访时,榆中北山部分乡村的老人说,他们已不能坚持全部的老风俗,一来自己也记不全,二来毕竟时代在发展。但有些能遵守的小细节,他们还是乐意去遵守,毕竟在他们看来,只有这样年味才更浓。


76岁的李妈妈就是其中一位。她说,至今他们家依然坚持正月里不动针线,除夕的年夜饭一定要啃猪骨头(咬鬼),大年初一一家人聚一起吃饺子。“正月里不动针线意思是‘不动刀兵’,也就是希望家里和和睦睦,不要有争执。大年初一吃饺子,寓意全家人团团圆圆。反正做起来不费事,不如就坚持照做。”


明明亮亮守岁


上花岔乡百禄村百禄社85岁的张正甲对过年的风俗很有讲究。除夕夜,他会把家里所有的灯打开一直到天亮,而且坚持到大年初三。对他来说,新年守岁是必不可少的,而守岁时开灯寓意新的一年全家人的生活都亮亮堂堂。


也有不少老年人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对一些老风俗已不再那么坚持,甚至有了很大的改变。家住上花岔乡中圈社的魏老先生说,两个女儿都出嫁了,每年大年初一两个女儿会带上全家人回来住上两三天。“每年大年初一全家人一起吃一顿饺子,其余时间就是吃长面(臊子面),寓意常来常去。”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滕效宏


这样的过年习俗真的好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过年走亲戚改送红包了,强烈建议改掉过年送红包的这个习俗!


晚饭后,老婆看着工资卡上可怜的余额,叹口气说:今天才4号,离发这个月的工资还有好些天呢,过一个年,衣服都没舍得买,就花了这么多,年年都是倒贴,送红包的风俗真的要不得!


看到老婆自言自语,我默默地算了一笔账,过个年,不算烟酒零食水果和菜品,单两边亲戚送红包就确实是一笔不少的开支。


1、两边父母,每人1000,共4000;


2、我这边:舅舅600、侄儿侄女外甥辈(哥、姐、妹的小孩)共8人,每人400,共3200;


3、老婆那边:2个叔叔、3个舅舅每人600,共3000;3个姑姑,每人500,共1500;内侄辈4人,每人400,共1600。


三项下来,光红包就送出13300元,我们就一个儿子,两边父母回的红包都没有收,其余每家回红包400,共4800元,纯倒贴8500元。


还是觉得以前过年好,走亲戚大家都不拿红包,供销社里买一斤白糖,用牛皮纸包好,再十字形系上一根红色的纤维带,纤维带末端打个结提在手中既喜庆又实在,有时候一包白糖提着走好几家,大家照旧笑吟吟的围着火炉一边烤火磕瓜子,一边家长里短的聊着,空气中满满的都是年味。


哪像现在,平时现金本就不多,为了过个年,提前好多天兑换现金,再一个个塞进红包,送的时候特别小心,担心拿错红包尴尬,送完红包后,也不是坐下来热情叙旧,而是立即被邀请到牌桌上,玩牌成了走亲戚的主要内容,苦了我这个不会玩牌的,就只能自顾自地干坐着。


时代进一步了,而有些东西却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再也回不去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过年走亲戚改送红包了,强烈建议改掉过年送红包的这个习俗!


晚饭后,老婆看着工资卡上可怜的余额,叹口气说:今天才4号,离发这个月的工资还有好些天呢,过一个年,衣服都没舍得买,就花了这么多,年年都是倒贴,送红包的风俗真的要不得!


看到老婆自言自语,我默默地算了一笔账,过个年,不算烟酒零食水果和菜品,单两边亲戚送红包就确实是一笔不少的开支。


1、两边父母,每人1000,共4000;


2、我这边:舅舅600、侄儿侄女外甥辈(哥、姐、妹的小孩)共8人,每人400,共3200;


3、老婆那边:2个叔叔、3个舅舅每人600,共3000;3个姑姑,每人500,共1500;内侄辈4人,每人400,共1600。


三项下来,光红包就送出13300元,我们就一个儿子,两边父母回的红包都没有收,其余每家回红包400,共4800元,纯倒贴8500元。


还是觉得以前过年好,走亲戚大家都不拿红包,供销社里买一斤白糖,用牛皮纸包好,再十字形系上一根红色的纤维带,纤维带末端打个结提在手中既喜庆又实在,有时候一包白糖提着走好几家,大家照旧笑吟吟的围着火炉一边烤火磕瓜子,一边家长里短的聊着,空气中满满的都是年味。


哪像现在,平时现金本就不多,为了过个年,提前好多天兑换现金,再一个个塞进红包,送的时候特别小心,担心拿错红包尴尬,送完红包后,也不是坐下来热情叙旧,而是立即被邀请到牌桌上,玩牌成了走亲戚的主要内容,苦了我这个不会玩牌的,就只能自顾自地干坐着。


时代进一步了,而有些东西却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再也回不去了!


:

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春节(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江西)

春节风俗作文600字(描写家乡春节习俗的作文)

我的家乡习俗作文(关于家乡春节的风俗)

【本文标题和网址】春节风俗作文600字优秀作文免费阅读(春节的习俗作文500字) http://www.cqlxdl.com/news/115125.html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9月08日 星期五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