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句子迷文学网 > 温柔短句>正文

永远的哨兵读后感(永远的哨兵读后感 这么小的英雄 光辉的峥嵘岁月)

  • 手动整理
  • 2022-09-11 01:00:01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2223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6分钟, 内容均可免费复制哦!


点击上方“人民武警”可订阅哦!

小编的话

当春风越来越暖,我的心情却越来越差。因为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在这里上哨,即将告别曾经战斗过的哨位,这一切,是多么不舍。于是,与它的话总是“说”不完,纪念相总也照不够;于是,最后一次执勤站岗时,动作越来越慢,目光越来越深情。战友们,你可记得对着它的最后一个军礼,你可记得与它得最后一次别离。今天,让我们一起追寻那些我们曾经战斗过得哨位。

【哨位档案】

武警吉林省总队四平市支队四中队桥梁守卫哨,目标为平齐铁路线交通枢纽——西辽河铁路大桥,始建于1982年6月,2002年进行了翻新改造。

那些年的守桥兵(1997)

大家一起建设新哨位(2000)

守桥兵与大桥(2001)

一代一代守桥人的坚守(2005)

如今闲置的哨位(2016)

“哐当当、哐当当,这是那些年战士们入睡的‘摇篮曲’”,武警吉林省总队四平市支队四中队最后一任中队长刘启明回忆说。守桥兵的生活很单调,每天上哨就是数火车,年轻的战士们常年驻扎在深山铁桥边,最期待的就是客车路过时,和车上美丽的乘务员挥手呐喊。“那时候客车非常少,每天就两三趟,开饭前,我们就在铁道边上等着每天的那趟列车路过。我们对着火车呐喊,车上的乘务员向我们挥手,虽然互不相识,但是每天的这一瞬却成了我们彼此的默契。”说道这里刘启明仿佛找到了当年的兴奋劲。这个哨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上勤开始一直到撤勤,武警官兵在这里守护了1万多个日日夜夜,一代一代守桥官兵在这里奉献青春。

刘启明,是哨位变迁的见证者,他的军旅生涯就是从这个哨位开始的。“我和这个哨位最有感情,我在这里当兵、入党、提干,整整度过了十几个年头,当听说要撤勤的那一刻,我的眼泪刷一下就流下来了,但咱当军人的就该服从命令,组织安排我到哪我就去哪。”回忆起当年的场景刘启明还是很激动。他所在的中队几经转隶、分流,但他都服从大局、服从组织,无论在什么岗位,都扎根奉献,在改革强军的路上,他是一个好兵!(李培林、季本德)

【哨位档案】

武警吉林省总队长春市支队二大队六中队电台守卫哨,目标为吉林省广电卫星地球站某电台,始建于1982年6月。

留下美好回忆的老营房(1996)

电台哨兵责任重大(2001)

官兵们日夜守卫的电台(1999)

如今空荡的哨位(2016)

“电台哨兵也有风花雪月,但我们的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爬冰卧雪’,月是‘边关冷月’”。 近日,笔者采访了吉林省某电台所属中队最后一任中队长田长春,他引用军旅作家阎肃的一段话来形容这个被誉为“吉林省海拔最高哨位”的工作经历。对于和他一样曾经驻守在大山深处的电台卫士来说,身旁的风花雪月见证了他们默默奉献、无悔青春的峥嵘岁月。

海拔300米,这个高度在一般人眼中并不特殊,但对于常年值守在山上的哨兵来说,那里的“风花雪月”既是考验,又是希望。

“站在哨位上,风肆虐着吹到脸上如刀割一般,即使穿上厚厚的军大衣都无法留住身上的温度,仿佛瞬间要将人变成一尊冰雕。”这是曾在该电台一号哨站过岗的战士们的描述,然而就是这样艰苦的哨位却走出了一位将军,这个哨位也因此被誉为“将军哨位”。

撤勤2年多了,除了电台的工作人员,昔日的哨位鲜有人问津。如今,通往哨位的192个台阶杂草丛生,但是曾经驻守在这里一代代电台官兵心里挥之不去的还是岗道边的“那些花儿”,它们散发着淡淡清香,宜人心脾,宛如爱美的姑娘安静自若,它让每个年轻的战士忘记了训练执勤的疲乏,心里似乎都升起了对远方的那个“她”的思念。这就是战地黄花。

寒冬时节,山里气温最低时达零下30多度,学习室没有暖气,墙上结着冰,战士们要穿着大衣坐在里面上课,这样艰苦的条件从上个世纪70年代一直持续到2012年营房改建。然而,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里,战士们还不忘心系百姓,一段影像资料记录了中队官兵的铁骨柔情。画面里,大雪封山后,官兵们用大衣裹着成箱的鸡蛋、蔬菜、大米,趟过齐膝的雪地,翻山越岭,到邻村的孤寡老人家中慰问。据指导员刘奇告诉笔者,中队官兵就是这样把爱心代代相传的。

中秋节,山间的明月格外皎洁明亮,它就在电台官兵的头顶上,每个战士只能对着家的方向心里默默祝福。也许,这就是“边关冷月”吧!依旧是那句“一家不圆万家圆”的相互安慰,让每个人暂时收起了家的思念,胸中激荡起巍巍报国情。由于中队地处偏远,司务长王洪来回辗转几小时才把月饼买回来,大家都舍不得吃,争着和这难得的月饼合影留念……

虽然,这一切已经载入了史册,但山间的风、花、雪、月记录了电台官兵拼搏的足迹,也铸就了这个英雄集体的无尚荣光。(邰忠云、王轩)

【哨位档案】

武警吉林省总队吉林市支队十中队水电站守卫哨,目标为吉林省桦甸市红石水电站,始建于1992年。

大山深处的红石水电站(2008)

中队周围的旖旎风光(2010)

在仙境般的江边巡逻(1999)

向战斗过得哨位敬最后一个军礼(2015)

撤勤时,官兵们留下了不舍的泪水(2015)

“青山绿水红石做伴,守卫水电哨位为家”在吉林省桦甸市红石镇的红石水电站,原驻扎在这里的武警吉林市支队十中队官兵传诵过这样一首满怀深情的队歌,这首队歌,生动地描述了官兵守卫水电站的执勤站岗画面:一开春,官兵们踏着残雪,听着满山草木发芽、江水潺潺的密语,横穿水电站大坝分别守卫在坝东和坝西;到了夏天,这里青山绿水,一片盎然,宛如世外桃源,但是山区里“斗大”的蚊子大“煞”了风景,被咬一口会肿上一个一元硬币大的红包,一班哨两个小时,少说也得被“亲密”接触数十次;秋天来了,满山的白桦林、松柏等参天大树色彩斑驳、美不胜收,官兵在上岗途中,总能看到觅食的松鼠、刺猬等“萌物”;到了冬天,江边的水雾因温差而形成了雾凇奇观,一时间满山都是玉树琼花、银装素裹,官兵们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但是东北的天寒地冻让哨兵们饱尝了“零下四十度”的“舞步”:为了驱寒,领班员带领哨兵在大坝上以打擒敌拳、跑步取暖。在这当了十二年兵的退伍老兵王彪说起在中队执勤站岗的时候,心里满是怀念:“夏天和冬天在这上岗非常枯燥,也很遭罪,但是从哨位上望着谧静的大山,听着江水流动的声响,真真切切地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心情一下子就好了,如果可以,我还想在这里当兵、站岗。”

时间如白驹过隙,撤勤后的红石水电站的大坝依旧坚如磐石,发电厂里的机器依旧繁忙运转如昔,周围的山山水水也依旧迎来春夏秋冬的四季变换,但是在这幅美不胜收的画中,却没有了武警官兵执勤的身影,原十中队官兵有的分到了别的单位,有的早已转业复原,但是他们心里有一个共同的回忆:红石水电站,那里有过他们站过岗的三尺哨位,那里有过他们走过无数次的大坝,那里有过他们流过血汗的青春年华。(曹俊锋、朱柳)

【哨位档案】

武警吉林省总队延边州支队六中队机场停机坪哨,目标为吉林省延吉朝阳川机场,始建于1982年。

春夏秋冬、风霜雪雨,空港卫士默默守卫(2012)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武警官兵恪尽职守(2013)

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与“飞机”在一起的日子(2015)

“早上出操时,一架架飞机从头顶飞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飞机起落架缓缓收入机身隔舱里的情景”。武警吉林省总队延边州支队原六中队指导员方勤回顾在机场的日子时说,“有些战士刚来到六中队,总是被这频繁而巨大的噪音吵得睡不着觉。渐渐地,飞机噪音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退伍的战士都说,听不到飞机的轰鸣声,睡觉总是不踏实!”

也许在常人眼中,守卫机场的工作很光鲜,其实却不然。日复一日的工作枯燥又辛苦,冬天迎着凌冽的寒风,夏天顶着毒辣的太阳,飞机的起起落落贯穿着官兵们的春夏秋冬,“轰隆隆”的发动机声日日夜夜环绕着战士们……但原六中队的官兵却另有一番感悟:“那时虽然我们的任务很单一,但责任可不小。既要确保跑道畅通无阻,还要密切关注周边情况。一旦发生险情,后果将不可估量。”

如今,朝阳川机场的航班起降依旧频繁,只是在那长长的机场跑道上缺少了一抹动人的橄榄绿,停机坪上执勤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由于编制调整,这个与停机坪仅一墙之隔的中队不再担负延吉机场的执勤任务。但每当官兵们看到飞机从头顶飞过,一种怀念和自豪之感还是会在这群曾经的空港卫士心中油然而生。(王春波,李佳亮)

(记者:魏国荣、安伟、梁永刚、谭贺文、胡旭恒)

监制:杨敏、孙延东、刘凤桥

图片监制:刘海山

主编:王文、李增瑞

编辑:国荣、冰晶、潇潇、化炜、李阳

邮箱:wjxinmeiti@163.com

觉得不错,请点赞↓↓↓




【本文标题和网址】永远的哨兵读后感(永远的哨兵读后感 这么小的英雄 光辉的峥嵘岁月) http://www.cqlxdl.com/news/20709.html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5日 星期三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