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句子迷文学网 > 唯美句子a>正文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和来历(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文章)

  • 手动整理
  • 2023-05-18 09:30:01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和来历(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文章),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7740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20分钟, 内容均可免费复制哦!


目录:

【网络中国节】中秋节的经典传说故事你知道几个?

说起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佳节,大家都想到了象征美好团圆的月饼。今天小编就跟大家细数下流传最广的中秋节六大神话传说故事。


  故事一:嫦娥奔月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故事二: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故事三: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小结:前三大中秋故事处处带有神话传说的影子,关于三者之间的联系,有一说是这样的:相传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交给姮娥保管。逢蒙听说后前去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姮娥。情急之下,姮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离开羿,姮娥滞留在月亮广寒宫。广寒宫里寂寥难耐,于是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羿团聚。


  以下三大传说,则有着一定的历史原型,与知名历史人物和史料记载紧密联系。让我们继续细品吧!


  故事四: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故事五: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故事六:月下独酌


  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中秋节的传说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中秋节的传说也非常丰富,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嫦娥奔月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的写照。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后羿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吴刚伐桂


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作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 (《漯河晚报》)


中秋的七大传说故事,你知道几个?

9月18日-20日政府采购从业人员培训班福州开班


咨询热线:


万老师 13681486927;吕老师 15010767010


9月21日-23日政府采购从业人员培训班商丘开班


咨询热线:


董老师 18101067393;吕老师 15010767010


10月18日-20日政府采购从业人员培训班南宁开班


咨询热线:


崔老师:13718990636;袁老师:15010306725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佳节万家欢,吴刚捧出桂花酒,嫦娥蟾宫舞蹁跹。家乡的月亮分外圆,团聚的月饼香又甜,重逢的日子比蜜甜。说起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佳节,大家都想到了象征美好团圆的月饼。佳节话经典,今天小编就跟大家细数下流传最广的中秋节七大经典传说故事,感恩中秋,怀念先人!


嫦娥奔月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 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 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 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小结:前三大中秋故事处处带有神话传说的影子,关于三者之间的联系,有一说是这样的:相传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交给姮娥保管。逢蒙听说后前去 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姮娥。情急之下,姮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离开羿,姮娥滞留在月亮广寒宫。广寒宫里寂寥难耐,于是就催促吴刚砍伐桂 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羿团聚。


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 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 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 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月下独酌


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诗人 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 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转载自:靠谱e家


中秋节:民间传说与人文情感的融合

中秋节是我国传承已久的岁时节日,也是饱含人文情感的民俗节日,在我国传统节日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除春节外,中秋节是最具“团圆”意蕴的传统节日,在我国中秋节有赏月、赏桂、吃月饼、观潮、玩花灯等习俗。中秋节起源于自古以来人们“月祭”的思想,是原始思维的产物,自我国周朝起逐渐向对自然的尊重转变,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除官方仪式以外,民间的中秋活动多与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相关,尤其在现代,中秋节作为团圆佳节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已经不可分割。但中秋节在出现之初并未具有“团圆”色彩,而是经过政治经济的发展和人文思想的转变才有了如今的人文意义。经过唐宋诗人的笔墨润色,“嫦娥”的形象从一个偷药的负面角色转变为被迫与丈夫分离的妻子,这种改变也极大程度增加了中秋的“团圆”情怀,使得中秋节成为海内外华人“天涯共此时”的团圆佳节。


中秋节的起源——从自然崇拜到独立节日


对于“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记载“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而对于中秋节的形成,基本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古人对月亮的崇拜与“月祭”仪式,周朝“月祭于坎”,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月神又被称为“西王母”。秦汉时期这种仪式仍是皇家重要制度之一,随后北魏、隋唐以至明清都有在秋分祭月的仪式。同样,祭月活动不只是对自然的崇拜,也与农耕社会下丰收的节气息息相关。


自汉朝开始,除官方以外也出现对“月”的关注,西汉刘安在《淮南子》中就有了对“嫦娥奔月”“吴刚伐桂”这两个在后世与中秋节紧密相连的民间传说。魏晋时期,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文人雅士赏月饮酒、对月吟诗的记载也逐渐增多,但此时赏月的时间并没有“八月十五”这一具体节点,“中秋”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节日,而是代表秋季的第二个月份,即“仲秋”,在诗中也多用来表示“秋天过半”的意思。


魏晋赏月的风俗到了唐代愈发兴盛,唐代的文人阶级对于“月亮”的崇拜和欣赏更是体现在诸多诗词之中。而对于中秋节具体的起源,基本上也是从唐代开始,主要是认为唐代中秋玩月诗众多,因此唐代文人已把八月十五看做一个有一定意义的独立日期。


而中秋节真正作为一个节日被大众百姓所重视是在宋代的时候,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赏月”这一风俗增添了许多娱乐活动,中秋时节的娱乐习俗自上而下建立起来。至南宋时期,宋宁宗赵扩颁布假宁令,文武百官休假一天,至此,“中秋节”才作为一个独立的节日,并在时代的更替中一直延续至今。


嫦娥的“改变”——文人墨客的再创造


关于“嫦娥奔月”的现存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西汉刘安编著的《淮南子》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由此可见,“嫦娥”作为一个角色,一开始出现在文学著作中的身份其实不算光彩,在这个神话传说中,嫦娥的丈夫后羿向西王母求得了一颗不死灵药,但却被他的妻子嫦娥偷走了,嫦娥吃了灵药后,飞去了月宫变成了一只蟾蜍。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出,在秦汉时期,人们已经开始追求对“永生”的渴望,所以才会有嫦娥此类宁愿偷取仙丹违背天意抛弃丈夫也要成仙飞升以追求永生的角色。除此之外,“月”在人们心中也不全是先秦时期那样威严了,凡人通过神仙和灵药的帮助也可以登上月亮;“月”也不再是神秘的面孔,人甚至可以在月亮上像在陆地上一样的生活。


自汉代以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不断被人们增添自己的理解,但是对于传说最根本的改编是来自唐宋文人群体的。对嫦娥形象的改写起源自唐朝文人阶层,而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当数李商隐的《嫦娥》,一句“嫦娥应悔偷灵药”将嫦娥从“偷药”的负面形象转化成如今人们所熟知的与丈夫分离的可怜妻子。这种对嫦娥形象的二次改变同样也出现在白居易的诗中,白居易在《东城桂三首》中写道“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借天宫上种的桂树表达嫦娥在天宫的孤独。唐代诗人常用嫦娥来借代自身的境遇,宋代的文人阶层也跟随此基调,如苏轼著名的《水调歌头》就是借用嫦娥的分离之苦来表达对人们的祝福。而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更是将嫦娥、玉兔、蟾蜍、广寒宫等巧妙地编织进诗里,以反问的形式诉说着嫦娥对家乡的思念,也烘托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思。


通过唐宋诗人的笔墨点缀,嫦娥的人文形象发生了改变,影响深远。


花好月圆人长久——中秋节的人文情怀


嫦娥形象的改变,同样也影响了中秋节的人文情怀。正是后续诗人们对嫦娥形象的改写,使得原本“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变得悲凉,与中秋节“团圆”的情怀恰恰相反,和中秋节紧密相关的传说“嫦娥奔月”则是代表着分离与孤独。嫦娥从“偷药贼”变成远在月宫孤独的妻子,这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转变,而嫦娥也因此能被世人谅解以及怜悯。在这个过程中,中秋节关于宗教祭祀的神秘基调被逐渐淡化,随之取代的则是世人普遍怜悯的神话故事。事实来讲,分离和孤独是人们生活的主要状态,也因此,团圆对人们来说更加珍贵;所以“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才能广为传颂,也因此,中秋节“团圆”的人文意义逐渐成为其最重要的意义。


唐朝时期,中秋多是文人阶层的娱乐,在这种情况下的中秋是高雅的,是清冷的。而中秋从宋朝起则变成了有假期的节日,北宋时期的中秋多为轻松娱乐,到南宋时期才逐渐有了思念家人期盼团圆的氛围,特别是在靖康之战和南宋灭亡后,“团圆”的思想在中秋节中更加凸显,并延续至明清成为中秋节的核心情怀。时至今日,现代经济取代了小农经济,农耕文明已再不是社会的主基调,中秋在农耕方面的作用已经逐渐减小,同样,随着科技的普及和发展,人们也不再需要古老的祭祀仪式,中秋节其他方面的意义逐渐被人文意义所取代。现如今,中秋节的核心思想依旧是“团圆”,但因为国家的发展和富强,中华儿女逐渐走出中国,前往海内外各个地方,所以中秋节也是身在海外的游子们表达思念的时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也因“团圆”的人文情怀,中秋节也成为全球华人心中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留下了哪些习俗

对于中国人来说,清明、端午、中秋、春节是最重要的四大传统节日,它承载着人们对团圆的美好心愿。


金桂飘香的月圆之夜,正是阖家团圆之时。


中秋节是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按照农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在中国古代称为仲秋。


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十五夜。


中秋节的传说来自于神话,但是神话又是人编纂的。


为什么会出现中秋节呢?


中国是个农耕大国,有着长久的农耕历史,更拥有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中秋节从季节时令上看,正是秋收之时,这是人们一年中最开心满足的时节。


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就会庆祝收获和祈祷来年风调雨顺,而进行庆典和祭祀之类的活动。


关于中秋的记载,最早起源于《周礼》。


《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礼记》中还记载了“秋暮夕月”,所谓秋暮夕月,就是祭拜月神的意思。


传说在周代,每到中秋月圆之时,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的仪式。当时人们重视祭祀,崇尚神权。虽有拜月的祭祀活动,但没有明确记载是固定的哪一天,所以不能算成节。


到了以风雅著称的魏晋南北朝之时,人们被天空那轮明月吸引,民间慢慢出现了赏月的行为,并且在文人之间流行开来。


但当时只是有此举,还并未形成约定成俗的习俗。


有明确记载的是在唐朝,所以中秋节应是始于唐朝。在唐朝,中秋节这一天是皇上赏赐文武百官的日子。


唐代初年,中秋节正式定义为节日。从魏晋时期的赏月之举,再到唐朝,便已逐渐成为习俗。


欧阳詹在《长安玩月诗序》中说:“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大道,则寒暑匀,取之月数,则蟾魄圆。”


中秋在文人的加持下,更是为赏月,玩月增添了许多文艺气息。


盛产诗歌的唐朝,也留下了很多关于赏月玩月怀月的诗词,大多以“中秋月”、“中秋夜月”和“八月十五夜“来冠名。


比如,李白《月下独酌》杜甫《八月十五月夜》《月夜忆舍弟》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以及李商隐《嫦娥》《霜月》等等。


唐朝的方士精通玄术,将神话传说与现实结合,将充满意境的月宫,呈现在世人眼前。


看到那美轮美奂的美景,月宫名曰“广寒宫”。在神话的熏陶下,中秋节的文化底蕴越来越深厚。


古人是很有生活情趣的,干巴巴的赏月很无趣,神似圆月的月饼和应景的水果,是赏月的最佳搭配。


而且特意切盘的水果和月饼,也是祭月最好的供品。所以,吃月饼的习俗,也是源于唐代。


到了宋代,中秋节的风俗活动更加丰富。人们不再是关起门来自己庆祝,而是集市街道都出现了各种游乐活动,节日的氛围热闹非凡。


中秋月夜,亮如白昼,丝竹之声不绝于耳。在唐代流传下来的习俗上,宋代还增添了赏月之余赏花灯。


花灯不仅美观且在巧匠手上样式多种,寄托着人们心事思绪,中秋的花灯更是为了迎合皎洁的满月,堪称盛世美景。


根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


描写中秋的宋词也是数不胜数,比如苏轼《水调歌头中秋怀子由》《西江月》辛弃疾《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满江红 中秋寄远》等。


当时,在苏浙一带,因为地理原因有着一个更为独特的中秋节活动,就是流传至今的钱塘观潮。


钱塘江每逢月圆时分,海潮涌至,因为漏斗状的地形影响,潮水层层叠叠的排在岸边,声势极为浩荡。


苏东坡观此美景,曾作了《中秋夜观潮》,描述观潮人数之众多及潮水汹涌之气势:“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随着越来越高涨的潮水,观潮之人的情绪也似乎变得越来越高涨,正应和了中秋热火朝天的节日氛围。


元朝时,蒙古人对中秋节不太在意,所以元朝时期的中秋节,并没有什么旷世盛景的产生。但却因为朱元璋起义,这小小的月饼立下了大功。


相传当时因为蒙古人的残暴统治,中原人民苦不堪言,各地纷纷出现了起义。朱元璋想联合众义军,发动起义。


元廷得知了这一情报后,派各路官兵在每个关口严防死守,义军这里无法把起义的确切时间传递出去。


这时军师刘伯温出策,将情报藏于月饼之中,神不知鬼不觉地带了出去。后来朱元璋大胜,登基为帝,对“功臣”月饼大加赞赏。


因此月饼的地位越来越高,样式越来越多样,馅料也越来越丰富。


明清时期,中秋节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慢慢沉淀下来,变得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了中国的一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有时候又叫“团圆节”,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文学作品。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正德江宁县志》载:“中秋夜,南京人必赏月,合家赏月称为‘庆团圆’,团坐聚饮称为‘圆月’,出游待市称为‘走月’”。


在前朝流传下来的习俗中,又增加了食蟹和跟玉兔有关的活动。农历八月十五,正是螃蟹黄满膏肥的时节,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又怎会错过如此美味珍馐?


除了红楼梦里第三十八回的螃蟹宴,曹雪芹本人,也为品蟹写了诗词。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


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可能是前人对明月,广寒宫,嫦娥的歌颂太多了,所以明清时期,文人墨客把焦点集中到了嫦娥身边那个不离不弃的玉兔身上。


有关玉兔的玩具,糕点,手作等也逐渐盛行起来。


时至今日,中秋节已经成为我们的传统节日,留下了许多的风俗习惯。


比如吃月饼、拜月、观潮、猜灯谜、赏桂花、喝桂花酒、祭祖等等,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传说以及故事。像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月饼起义等等。


这些都是中秋节随着朝代更迭发展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虽说文化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可我们依旧希望,哪怕再过千年、万年,中秋的习俗都能一直延续下去,莫要让传统文化葬送在我们的手中。


参考资料:《礼记·月令》《长安玩月诗序》《东京梦华录》《西湖游览志余》《正德江宁县志》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关于中秋节,你们当地还有哪些习俗?欢迎讨论!

对于中国人来说,清明、端午、中秋、春节是最重要的四大传统节日,它承载着人们对团圆的美好心愿。


金桂飘香的月圆之夜,正是阖家团圆之时。


中秋节是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按照农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在中国古代称为仲秋。


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十五夜。


中秋节的传说来自于神话,但是神话又是人编纂的。


为什么会出现中秋节呢?


中国是个农耕大国,有着长久的农耕历史,更拥有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中秋节从季节时令上看,正是秋收之时,这是人们一年中最开心满足的时节。


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就会庆祝收获和祈祷来年风调雨顺,而进行庆典和祭祀之类的活动。


关于中秋的记载,最早起源于《周礼》。


《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礼记》中还记载了“秋暮夕月”,所谓秋暮夕月,就是祭拜月神的意思。


传说在周代,每到中秋月圆之时,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的仪式。当时人们重视祭祀,崇尚神权。虽有拜月的祭祀活动,但没有明确记载是固定的哪一天,所以不能算成节。


到了以风雅著称的魏晋南北朝之时,人们被天空那轮明月吸引,民间慢慢出现了赏月的行为,并且在文人之间流行开来。


但当时只是有此举,还并未形成约定成俗的习俗。


有明确记载的是在唐朝,所以中秋节应是始于唐朝。在唐朝,中秋节这一天是皇上赏赐文武百官的日子。


唐代初年,中秋节正式定义为节日。从魏晋时期的赏月之举,再到唐朝,便已逐渐成为习俗。


欧阳詹在《长安玩月诗序》中说:“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大道,则寒暑匀,取之月数,则蟾魄圆。”


中秋在文人的加持下,更是为赏月,玩月增添了许多文艺气息。


盛产诗歌的唐朝,也留下了很多关于赏月玩月怀月的诗词,大多以“中秋月”、“中秋夜月”和“八月十五夜“来冠名。


比如,李白《月下独酌》杜甫《八月十五月夜》《月夜忆舍弟》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以及李商隐《嫦娥》《霜月》等等。


唐朝的方士精通玄术,将神话传说与现实结合,将充满意境的月宫,呈现在世人眼前。


看到那美轮美奂的美景,月宫名曰“广寒宫”。在神话的熏陶下,中秋节的文化底蕴越来越深厚。


古人是很有生活情趣的,干巴巴的赏月很无趣,神似圆月的月饼和应景的水果,是赏月的最佳搭配。


而且特意切盘的水果和月饼,也是祭月最好的供品。所以,吃月饼的习俗,也是源于唐代。


到了宋代,中秋节的风俗活动更加丰富。人们不再是关起门来自己庆祝,而是集市街道都出现了各种游乐活动,节日的氛围热闹非凡。


中秋月夜,亮如白昼,丝竹之声不绝于耳。在唐代流传下来的习俗上,宋代还增添了赏月之余赏花灯。


花灯不仅美观且在巧匠手上样式多种,寄托着人们心事思绪,中秋的花灯更是为了迎合皎洁的满月,堪称盛世美景。


根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


描写中秋的宋词也是数不胜数,比如苏轼《水调歌头中秋怀子由》《西江月》辛弃疾《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满江红 中秋寄远》等。


当时,在苏浙一带,因为地理原因有着一个更为独特的中秋节活动,就是流传至今的钱塘观潮。


钱塘江每逢月圆时分,海潮涌至,因为漏斗状的地形影响,潮水层层叠叠的排在岸边,声势极为浩荡。


苏东坡观此美景,曾作了《中秋夜观潮》,描述观潮人数之众多及潮水汹涌之气势:“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随着越来越高涨的潮水,观潮之人的情绪也似乎变得越来越高涨,正应和了中秋热火朝天的节日氛围。


元朝时,蒙古人对中秋节不太在意,所以元朝时期的中秋节,并没有什么旷世盛景的产生。但却因为朱元璋起义,这小小的月饼立下了大功。


相传当时因为蒙古人的残暴统治,中原人民苦不堪言,各地纷纷出现了起义。朱元璋想联合众义军,发动起义。


元廷得知了这一情报后,派各路官兵在每个关口严防死守,义军这里无法把起义的确切时间传递出去。


这时军师刘伯温出策,将情报藏于月饼之中,神不知鬼不觉地带了出去。后来朱元璋大胜,登基为帝,对“功臣”月饼大加赞赏。


因此月饼的地位越来越高,样式越来越多样,馅料也越来越丰富。


明清时期,中秋节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慢慢沉淀下来,变得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了中国的一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有时候又叫“团圆节”,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文学作品。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正德江宁县志》载:“中秋夜,南京人必赏月,合家赏月称为‘庆团圆’,团坐聚饮称为‘圆月’,出游待市称为‘走月’”。


在前朝流传下来的习俗中,又增加了食蟹和跟玉兔有关的活动。农历八月十五,正是螃蟹黄满膏肥的时节,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又怎会错过如此美味珍馐?


除了红楼梦里第三十八回的螃蟹宴,曹雪芹本人,也为品蟹写了诗词。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


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可能是前人对明月,广寒宫,嫦娥的歌颂太多了,所以明清时期,文人墨客把焦点集中到了嫦娥身边那个不离不弃的玉兔身上。


有关玉兔的玩具,糕点,手作等也逐渐盛行起来。


时至今日,中秋节已经成为我们的传统节日,留下了许多的风俗习惯。


比如吃月饼、拜月、观潮、猜灯谜、赏桂花、喝桂花酒、祭祖等等,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传说以及故事。像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月饼起义等等。


这些都是中秋节随着朝代更迭发展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虽说文化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可我们依旧希望,哪怕再过千年、万年,中秋的习俗都能一直延续下去,莫要让传统文化葬送在我们的手中。


参考资料:《礼记·月令》《长安玩月诗序》《东京梦华录》《西湖游览志余》《正德江宁县志》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关于中秋节,你们当地还有哪些习俗?欢迎讨论!: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故事(有关中秋节的来历和故事)

中秋节的说(关于中秋节说说有什么)

关于中秋节的诗句古诗(中秋诗100首)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关于中秋节的来历简介)

关于中秋节的小故事有哪些(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简短)

【本文标题和网址】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和来历(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文章) http://www.cqlxdl.com/news/103395.html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5月18日 星期四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