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句子迷文学网 > 唯美句子a>正文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免费(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免费)

  • 手动整理
  • 2023-05-31 15:01:01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免费(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免费),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7939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20分钟, 内容均可免费复制哦!


目录:

重温经典 | 北宋·周敦颐《爱莲说》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①。晋陶渊明独②爱菊。自李唐③来,世人甚爱牡丹。予④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⑤,濯清涟而不妖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⑦,香远益⑧清,亭亭净植⑨,可远观而不可亵⑩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⑪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⑫!菊之爱,陶后鲜⑬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⑭乎众矣。




注释
  1. 蕃(fán):多。
  2. 独:只,唯独。
  3.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4. 予(yú):人称代词,我。
  5. 染:沾染(污秽)。
  6. 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经过清水的洗涤但不显得妖艳。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7. 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8. 益:更,更加。
  9. 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10.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11. 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指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12. 噫(yī):感叹词。
  13. 鲜(xiǎn):少。
  14. 宜:应当。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得非常多。晋朝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但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部贯通,外形挺直,不横生藤蔓,也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笔直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文言知识

宾语前置: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中“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意思是“喜爱莲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这里是用“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以突出强调宾语。“之”就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的意义。




人物介绍

周敦颐:(1017年—1073年),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北宋文学家、哲学家,是北宋五子之一。


周敦颐是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诚”。他的著作中《爱莲说》最为人们所熟知。




赏析

嘉祐八年(1063年)5月,周敦颐应邀与一群文朋诗友游玩聚会。兴之所致,大家便相约写诗作文。周敦颐挥笔而就名传后世的《爱莲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可以记叙事物,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议论,相当于现代的杂文,是阐述


这篇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写莲花高洁的形象;第二部分揭示了莲花的寓意,分评三花并以莲自比,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端以花作引,表明托物寄兴。“可爱”二字,包罗群芳,作为铺垫。


“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独爱菊”,显示陶渊明别具一格的雅致。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写出了唐朝时,“世人”对于牡丹的偏好。与前面的“菊”形成强烈的对比,为接下来引出“莲”铺下了引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一连串的描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美德,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亵玩的磊落的风范,作了有力的渲染。同时隐喻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最后,





君子和隐士相比,君子不避世,敢于担当,“知其不可而为之”;和追求荣华富贵的人相比,君子不追求个人的权贵,而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爱文言文”。


爱莲说

北宋 · 周敦颐北宋·抒怀诗人


周敦颐


周敦颐,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馀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爱莲说》是北宋学者周敦颐于宋嘉祐八


年(1063年)所作的一篇议论散文。该文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描写莲花高洁的形象;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欢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的人,与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众多了!




赏析


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同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隐喻


译文


全文


逐句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渊喜,值得喜爱渊非常多。晋代渊陶渊明只喜爱菊喜。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渊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喜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渊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渊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喜,是喜中渊隐士;牡丹,是喜中渊富贵者;莲喜,是喜中品德高尚渊君子。唉!对于菊喜渊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喜渊喜爱,像我一样渊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渊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词句注释




  1. 可:值得。
  2. 蕃:多。
  3.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是著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独,只,唯独。
  4.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自,(自)从。盛,很,十分,一作“甚”。
  5. 予(yú):我。
  6.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7.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8. 染:沾染(污秽)。
  9. 濯(zhuó):洗涤。
  10.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11. 妖:妖艳。美丽而不端庄。
  12.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通,空。直,挺立。
  13.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14.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远,形容词作动词,遥远,空间距离大。益,更,更加。
  15.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
  16. 可:可以。
  17.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18. 玩:玩弄。
  19. 焉:助词。
  20. 谓:认为。
  21.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22.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23. 噫:感叹词,相当于“啊”。
  24.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下文“莲之爱”、“牡丹之爱”同。
  25. 鲜(xiǎn):少。
  26. 闻:听说。
  27.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喜爱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28. 宜乎众矣:(喜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宜,当,这里与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众,多。

一个满满正能量的地方官


周敦颐是湖南道县人,生活在北宋的中期。宋朝以文治国,是科举的“黄金时代”。但是,周敦颐没有走科举这条路,他不是进士出身。他有个舅舅郑向,是龙图阁学士。宋朝的龙图阁学士,是一个带荣誉的闲职,皇帝身边的文化顾问,从四品,相当于现在的副厅级待遇,这个身份可以推荐家里一个人做官,郑向就推荐了他的外甥周敦颐。宋代的官吏选拔有两条线:一条是科举,正规一些;另一条是恩荫,是科举的补充。官做得越大,推荐的指标就越多,目的就是笼络官僚士大夫,显示皇恩。这样一来,宋代的官吏多,机构臃肿,“冗官”一直是国家的负担,它的几次重大改革,都提到要裁“冗官”,但无济于事。不过,恩荫这条路毕竟是补充,通过恩荫上去的,多是需要照顾的庸才,一般只能做小官,绝大部分是小吏。 周敦颐当然不是庸才,但他一开始只能做小吏,做了洪州就是今天江西南昌分宁县的主簿,打杂的。这一年,他24岁。不过,周敦颐很有才干,他一上任,就处理好了一个多年裁而未决的官司,赢得了口碑。看来,周敦颐就是一个天生的法官,他接下来做的几任官都与司法有关,比如南安军司理参军、大理寺丞知洪州南昌县、广东提点刑狱,等等。他还做过郴州的桂阳县令,虔州通判、永州通判、知南康军。周敦颐一生做的最高级别的官应该是他晚年出任的广东提点刑狱,这个职务相当于广东省的司法厅厅长,有人认为,周敦颐这个提点刑狱的级别比厅长还高,相当于副省级。不管怎样,他做到了正厅级干部。这在当时恩荫、非科班出身的官员中,应该是少有的精英人物。 《宋史》周敦颐传给后人留下一个清官的形象。他为人正直,不循流俗,满满的正能量。他在南安军担任司理参军的时候,宋朝的军和县是平级的,南安军在今天的福建泉州。有个囚犯按法律不该判死刑,但主政的转运使、当地的一把手王逵蛮不讲理,要判囚犯的死刑。估计他要么是得了好处,要么是迫于压力。部下都不敢说话,唯独周敦颐站了出来,他毕竟是直接负责办案的,坚持要依法办事。王逵不听,周敦颐当场就扔下代表他身份的“笏(hu)板”,打算辞官而去,说:“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干。”面对正直的周敦颐,横蛮的王逵也不敢造次,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周敦颐为官清廉,不慕名利。做了几十年的地方官,把工资的收入基本上用来救济朋友和穷人,自己粗茶淡饭,家无余财,有时候到外地去连车马费都出不起。宋朝是高薪养廉,周敦颐的经济待遇应该不低,但他却甘于淡泊,过苦日子,确实是不多见的。他是一个真正践行“孔颜之乐”的学者型领导,有圣贤气象。他的人品,正如《爱莲说》的“出淤泥而不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学习指导及对比阅读(带答案)



目标导航:

1.积累文言词句,学习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朗读并背诵全文。(重点)


2.理解文章主旨;结合莲、菊、牡丹的象征意义,体会托物言志和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难点)


3.感悟周敦颐的人格魅力,做一个洁身自好、品德高尚的人。


助读资料

1.题目解说


“说”,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


“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喜欢莲花的道理”。


2.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他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先生”。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李士真、朱熹并称为“石鼓七贤”。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3.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周敦颐集》。周敦颐是北宋理学濂学创始人、二程(程颢、程颐)的老师。他博学力行,品德高尚,为官清廉,不媚权贵,明断狱案,得到人民的赞赏。


这篇文章是周敦颐故南康(现在江西省庐山市)郡守时写的。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40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此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莲花额首,阵阵馨香扑鼻。先生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浑浊,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原文: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注释


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挺直的样子。


植:竖立。


可:只能。


亵玩:靠近赏玩。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呀’’,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


宜乎:当然(应该)。


宜:当。


众:众多。


作品断句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词多义


(1)鲜


陶后鲜有闻(副词,少)


芳草鲜美(形容词,鲜艳)《桃花源记》


(2)之


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菊之爱(结构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蔓”“枝”:名词活用作动词“生蔓”“长枝”)


2、香远益清 (远、清:形容词作动词,译为“远播”“显得清幽”)


3、濯清涟而不妖(妖:名词作动词,美丽而不端庄)


特殊句式


1、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者……也”判断句)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菊之爱,即爱菊,对菊的爱;“之”为宾语前置标志)


主题归纳


这篇说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捷花坚贞高洁的品格,表现了


写作特色


(1)托物言志,立意高远。


本文借赞美莲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


(2)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在文中均有所见。开篇记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写出了世态人情;继而描写“出淤泥而不染……亵玩焉”,突出了莲高洁、单纯、雅致的形象;最后议论,赞赏莲的君子风范;抒情贯穿全篇,意在明志。


(3)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全篇仅一百余字,婉转曲折,摇曳多姿,既抒发了




比较阅读

一,阅读《陋室铭》与《爱莲说》,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谈笑有鸿儒 鸿:


(2)无案牍之劳形 劳:


(3)可爱者甚蕃 蕃:


(4) 亭亭净植 植: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乙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以画线句子为例(结合三种花的象征义)作简要分析。(4分)


4.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


阅读答案:


  1.(4分)


  (1)鸿: 大 (2)劳:使……劳累 (3)蕃:多 (4)植:立


  2.(4分)


  (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


  (2)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它玩弄啊!


  3.(4分)


  菊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莲是君子的象征。


  4.(3分,志向情操各占1分,写法占1分)


  《陋室铭》:淡泊名利的高雅情趣,豁达乐观的高洁品格。


  《爱莲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君子之风。


  相同的写法:托物言志。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


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


②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③瑞:吉,善。


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出淤泥而不染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


(4)而名之不可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 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3)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


译文:


(4)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译文:


11.




12.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2分)




13.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兰花,请你说说赞成它的理由。(2分)


对比阅读答案:


9.(1)沾染;污染(2)我(3)听说 (4)命名


10、(1)莲,是花中的君子。


(2)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这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


(3)兰花的香气,不是逼近可以闻嗅品赏的。


(4)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味来描绘兰花的形状,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像。


11、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2.写出喜欢的句子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


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13.(2分)示例: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中考语文复习/《爱莲说》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


【乙】李是吾家果,花亦吾家花,当以私爱嬖①之,然不敢也。与桃齐名,同作花中领袖,然而桃色可变,李色不可变也。自有此花以来,未闻稍易其色,始终一操,涅②而不淄③,是诚吾家物也。至有稍变其色,冒为一宗而此类不收仍加一字以示别者则郁李是也。李树较桃为耐久,逾三十年始老,枝虽枯而子仍不细,以得于天者独厚,又能甘淡守素,未尝以色媚人也。我欲绳武而不能,以著述永年而已矣。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


【注释】①嬖(bì):宠爱。②涅(niè):用黑染料染物。③淄(zī):同“缁”,黑色。


1.请用三条“/”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冒 为 一 宗 而 此 类 不 收 仍 加 一 字 以 示 别 者 则 郁 李 是 也


冒为一宗/而此类不收/仍加一字以示别者/则郁李是也(断对1处给1分)




2.甲乙两文中,不同的植物代表着不同的人生态度,请结合文章内容,填写下表。(3分)


①代表隐居避世的人生态度 ②代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 ③代表坚守自我、甘于淡泊的人生态度




3.周敦颐称“莲”为“花之君子”,李渔笔下的“李”也堪为君子,从“莲”和“李”身上你能概括出君子怎样的特性?请结合原文内容具体分析。(3分)


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庄重、质朴,严守节操、甘于平淡。(1分)甲文“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等,通过对莲花的描述,表达了


创新设问


甲乙两文都借物写了君子的特性。请你再选择一种具有君子特性的植物,并简要谈谈你的理解。(3分)


示例一:松树。傲雪凌霜,经严寒不凋。它无惧风霜的摧残,在寒风中强劲挺拔,体现了坚贞不屈、坚守自我的品质,令人钦佩。


示例二:梅花,独具清芬,清幽绝俗。它傲霜雪,凌寒风,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体现了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激励。




【参考译文】


【乙】李子是我本家的果子,李花也是我本家的花, 应当对它有所偏心和宠爱,但是我不敢。(李花)与桃花齐名,都是花里的领袖,然而桃花的颜色可以改变,李花的颜色不可以改变。从有这种花以来,就没听说花的颜色有略微改变,始终如一,严守节操,用黑染料染也不会变黑,这确实是我们李家的成员啊。至于颜色稍有一点变化,假充是同一宗族,却不被这一家族接受,就给它增加一个字用来表示区别,就是郁李。李树比桃树更耐久,超过三十年才开始变老,即使树枝枯萎了,果实仍然很丰满,这是因为它得天独厚,又能够甘于淡泊,不曾用姿色取媚于人。我想要继承(它的品质)却做不到,只有通过写文章来(使这些品质得以)长久流传下去罢了。


#中考语文##中考#


小初高古文诗词及名篇集萃:“爱莲说”

爱莲说

宋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晋陶渊明独爱菊(3)。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濯清涟而不妖(6),中通外直,不蔓不枝(7),香远益清(8),亭亭(9)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10)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11)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12);莲,花之君子(13)者也。噫(14)!菊之爱(15),陶后鲜有闻(1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17)众矣!


[


[注释]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2)蕃: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著名的诗人。他很爱菊花,常在诗里写到,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4)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8)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益,更,越。


(9)亭亭:耸立的样子。


(10)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1)隐逸者:隐居的人。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13)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16)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17)宜乎:宜,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译文]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赏析]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


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


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


爱莲说

宋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晋陶渊明独爱菊(3)。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濯清涟而不妖(6),中通外直,不蔓不枝(7),香远益清(8),亭亭(9)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10)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11)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12);莲,花之君子(13)者也。噫(14)!菊之爱(15),陶后鲜有闻(1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17)众矣!


[


[注释]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2)蕃: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著名的诗人。他很爱菊花,常在诗里写到,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4)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8)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益,更,越。


(9)亭亭:耸立的样子。


(10)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1)隐逸者:隐居的人。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13)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16)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17)宜乎:宜,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译文]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赏析]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


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


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


:

爱莲说文言文的译文(爱莲说文言文翻译及原文字词意思)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及翻译(周敦颐爱莲说全文翻译)

爱莲说古诗原文节选(翻译古诗爱莲说)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爱莲说文言文注释)

爱莲说文言文翻译及原文(爱莲说原文注音及翻译)

【本文标题和网址】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免费(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免费) http://www.cqlxdl.com/news/104289.html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5月31日 星期三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