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句子迷文学网 > 精美句子>正文

李贽传读后感

  • 手动整理
  • 2023-02-10 22:35:02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2215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6分钟, 内容均可免费复制哦!


文/傅金星

李贽的史学著作,最重要的是《藏书》、《续藏书》和《史纲评要》。他的这些著作,原想藏之名山,留给后世,不想竟流传于当世而大受攻击、谩骂。对于这些著作一出现可能激起的波澜,他是有思想准备的,也不愿委曲、回避。因为他既摆脱了儒学教条的羁绊,不以孔子之是非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而要确立自己的是非,对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论,其是非褒贬就一定会悖于前人,直至把过去的是非褒贬颠倒过来。但他做了,自认为是“系千百年是非”,并以此证实自己具有二十分胆,二十分识。

李贽的史学著作,是中国史学宝库中的瑰宝!

一、《藏书》、《续藏书》

《藏书》和《续藏书》是李贽编著的人物评和记传述评。他自称“惟此一种,系千百年是非。”

《藏书》记述上起战国,下迄于元代的历史人物约800名。多取材于正史《通鉴》,各采辑事实编为纪传。其中“世纪”六卷,“列传”六十卷,在帝王、大臣传记之前各有总论,后附评语,抒发自己的观点,列传之中分为大臣、名臣、儒臣、武臣、贼臣、亲臣、近臣、外臣八类。后又辑录明代史实,写成《续藏书》。

《藏书》之名,就是取“藏之名山”不以示人的意思较后之何乔远著《名山藏》,也出于同样的意思。

李贽思想力主解放,不受传统观念束缚。在《总目前论》中,开宗明义不以孔子的是非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他认为古代所谓“圣贤”的言论,不可能永久作为人类思想的绝对标准,在衡量历史人物时,不受孔子之是非的羁绊,其议论又往往独创,反对保守。因此,有的千百年来的见解被推翻,有的人物评价颠倒过来。封建卫道者们对此惊呼,群起而攻之。

直至清代,虽是满族统治,但道统仍相沿袭,故《四库全书目录提要》任意取舍。如《焚书》、《续焚书》、《史纲评要》等皆不收录;收录目的,据《提要》对《李温陵集》评云:“贽非圣无法,敢为异论。虽以妖言逮治,惧而自到,而焦卅等盛相推重,颇荣众听,遂使乡塾陋儒,翕然尊信,至今为人心风俗之害。故其人可诛,其书可级,而仍存其目,以明正其名教之罪人,诬民之邪说。”其咬牙切齿之状,与明统治者同声一气。

其实,李贽阐明的是真理,真理被当作谬误,正人被指为妖人,中外古今都有,原不足怪。不过应让读者读到他的原文。李氏在《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说,人作为是非的人,最初没有一定的标准,他是“是”还是“非”,没有定论,夏商周三代不必说,汉唐宋三代一千余年,难道无是非,难道当时的人也无是非?全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所以就没有是非了。但是,我本身就是一个有是非的人。怎么能安于这种情况!是非的争论就象岁时运行一样,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即使孔夫子再生于今日,也不知他如何否定是的事物,怎么可以就以此为根据而施行赏罚呢?

接着又说,老来无事,看看汇编的录目,从春秋开始,止于宋、元;分为纪传、总类列目,借以自己欣赏,不可给别人看,所以取名《藏书》,有一二好事朋友,硬要借看,我无可奈何只能借给,但告诫说:看任你们去看,但不要拿孔夫子的固定框框对待我就好了。

这个前言就是他的宣言,其书内容,《提要》评云:“提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抨击孔子,别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如何颠倒易位呢?他赞扬秦始皇统一中国,誉之为千古一帝;冯道历经五代,稳定社会动乱,人称变节,他称为五代一人;对历史上一些变革家给予高度评价,如商鞅、韩非、晁错,列为“强主名臣”,把李悝、桑弘羊等列为“富国名臣”;评论三国时事,以司马懿为巧,以诸葛亮为拙;论晋政事,极赞赏王导、谢安“治以不治”的治道为不可及,认为儒者“虽名为学而实不知学,往往学步失故,践迹而不能选其域”。对韩愈、朱熹的道统论以及传统的世俗见解均进行尖锐批评,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窦建德列入“世纪”等。学术观点,可以各抒己见,李贽正是这样做的,怎能以一人之是非系千百年之是非!

李贽对班固所著《汉书·司马迁传》指贵司马迁“是非谬于圣人”,看法大不相同,在《藏书》卷四十《司马迁传论》说:

“迁、固之悬绝正在于此。夫所谓作者,谓其兴于有感,而志不容己;或情有所激,而词不可缓之谓也。若必其是非尽合于圣人,则圣人既已有是非矣,尚何待于吾也?夫按圣人以为是非,则其所言乃圣人之言也,非吾心之言也。言不出于吾心,词非由于不可遏,则无味矣。有言者不必有德,又何贵于言也?此迁之史所以为继《麟经》即《春秋》而作,后有作者终不可追也已。《春秋》者,夫子之史也,笔则笔,削则削,初未尝按古圣人以为是非也。”

这段话说出了司马迁著作《史记》有自己的是非标准,无须以圣人的标准来代替自己的标准,可以说是司马迁千载以后的知音,而这也正是李贽著书论史的原则。李贽所根据的这种原则,在千年以前司马迁就实行过,也曾受指责过,所以李贽在明代那种环境中受到那么疯狂的攻击,并不足怪。

再如《司马相如传》的评论:先感慨相遇相知之难,司马相如若不逢汉武帝,即使他的赋是千古绝唱,也是徒然。再以卓王孙等人不如一女子之知人加以说明:当相如作客临邛时,临邛富人如程郑、卓王孙等都财富倾东南,而目不识丁。虽令相司鼓琴,也是白鼓,谁知琴心?那些作陪的贵宾都衣冠楚楚,空有其表,只看到金没见到人;只看到相如贫没见到相如富。如果不是卓文君,谁能知相如。假如当时文君要求王孙,与相如成梁鸿、孟光之结合,我知道王孙肯定不答应,这样目光短浅的人,怎能与他计议大事,白白失去佳偶,空负良缘,所以卓文君果断地私下找相如,忍小耻而就大计,《易》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归凤求凰,何等正确,哪能非议。封建卫道士把卓文君私奔相如视为伤风败俗,李贽却认为是知人果断,胜王孙多了,像这样的“是非谬于圣人”,正足以显示李赞的思想光辉,那些假道学先生的诬陷如同“蜀犬之吠日”。

《续藏书》

《续藏书》二十七卷,记载明初至万历以前的明代人物约四百名。

分十四目,有功臣、名臣。功臣有开国、靖难;名臣有开国、逊国、靖难、内阁、勋封、经济、清正、理学、忠节、孝义、文学、郡县等。“开国名臣”记追随朱元璋起义及立国后起作用的大臣事迹;“逊国名臣”记忠于建文帝诸臣事迹;“靖难名臣”、“靖难功臣”记追随朱棣(永乐)起兵夺取帝位和降服的建文旧臣事迹。这些人物包括王侯将相士,庶人方外缁黄,佣仆妾妓等。搜罗宏富,内容翔实,秉正直书,显微阐幽,标新领异,这方面和《藏书》略同,不同的是立意于“扬善不刺恶。”李维桢作《序》云:“其甄别去取,若奇而正,若严而恕,若疏而覆,若朴而藻,可谓良史。”

卷一有《小引》,说明为什么要首录开国诸臣,并赞颂明太祖说,我圣祖起濠州,以至于登上帝位,前后50年,没有一日不叨念着百姓,无一时不思得到贤臣来辅助。原因是他自寄身于皇觉寺之日,就非常痛恨贪官污吏虐待百姓,要想铲除这些贪官污吏才甘心。所以他每一次用兵,都晓喻诸将严申禁令,无一字不饱涵着恻隐之情,无一字不出于忠诚之心,正由于他这样爱民,这样忠诚,所以天下有才能的人都愿意为他效劳,为他去战斗。

在撰写开国诸臣之前,先赞颂开国之君,而着眼在国君的爱民、恨贪官污更,这也是李贽的思想,从中就不难看出著述《续藏书》的倾向性。

二、《史纲评要》

《史纲评要》三十六卷,属编年体史评。从唐尧一直到元代,计3724年,按王朝帝系顺序排列,每一朝代列一“纪”,再按王朝先后和时间顺序记载重大历史事件,用自己的观点加以摘录和评论。计分“三皇五帝”、“夏纪”、“高纪”、“周纪”、“后秦纪”、“汉纪”、“东汉纪”……“元纪”。其史文可能不完全出于李贽手撰,而通过眉批、夹批、段后评和对史文的圈、点、抹等,表达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看法。

《史纲评要》最早于万历四十年癸丑(1613)刊印于南京,次年甲寅又有茂勤堂翻刻本。由于几次禁毁,这部书存世极少,泉州市文物馆藏有万历癸丑本。1974年中华书局根据泉州存本校补重印。

《评要》对儒家进行批判。李贽批判那些“峨冠博带,讲发政施仁”的儒生成不了事。尤其鄙视那些虚伪的道学家,多处加以驳斥和揭露。对变革、法治的人物热烈赞扬。他继《藏书》评秦始皇为“千古英雄”之后,又评“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其秦始皇“是圣是魔,未可轻议”。赞扬萧何制法的杰出作用,对贾谊、晁错提出的削藩、重农、抗击匈奴的主张,再三评说“名言切中”、“甚是”、为“有用之言”。




【本文标题和网址】李贽传读后感 http://www.cqlxdl.com/news/52434.html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6日 星期四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