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句子迷文学网 > 精美句子>正文

虹矛盾读后感(茅盾春蚕读后感)

  • 手动整理
  • 2023-02-26 01:50:02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480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2分钟, 内容均可免费复制哦!


《春蚕》,是茅盾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小说以1932年“二二八”战争后的江南农村为背景,通过蚕农老通宝一家由小康到破产、由自耕农下降为贫农的过程,展示了30年代初期中国农村经济破产的图景,真实地反映了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中国劳动人民日益贫困,中国社会日益殖民地化。小说通过老通宝丰收成灾的故事,以精确的艺术概括,深刻地揭示了导致中国社会殖民地化的根源。

老通宝家是江南富饶之乡的普通蚕农家庭,原本是自足的自耕农,辛苦劳动挣得了二十亩稻田十亩桑、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房。自从洋货占领了镇上的市场,老通宝家一年不如一年,辛苦收成的蚕茧越来越不值钱,甚至卖不出去。于是家产缩小了,而且负了债。老通宝把希望寄托在当年的新茧上。新茧丰收了,但一村的人都增加了债。帝国主义侵略和洋货的倾销,造成中国民族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破产,使农产品没有出路,农民生活每况愈下,也就愈加抵抗不住高利贷的残酷剥削,这就是老通宝家不能逃避贫穷破产命运的根源。

老通宝是30年代旧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形象。他勤俭忠厚,又迷信、保守,以坚忍的意志,率领全家拼命地劳动,结果落了个丰收成灾、破产还债的悲惨结局。生活经验和现实的教训,使老通宝仇恨洋鬼子,并深信国民党反动当局也串通洋鬼子。但迷信、保守,“安分守己”的教条又给他带上精神的锁链。他的小儿子阿多,是当时逐渐觉醒的青年农民的形象,他没有老通宝思想上那样沉重的包袱,对现实的认识比他的父亲要清醒和深刻的多,知道苦难中的农民想以勤劳换得温饱只是梦想。作家在阿多这个形象上挖掘农村中的革命潜力,显示青年一代将走上新的发展道路。作者通过这些描写说明,广大农民唯一的出路是在政治上觉醒,反抗旧社会,在斗争中求取自身的解放。




【本文标题和网址】虹矛盾读后感(茅盾春蚕读后感) http://www.cqlxdl.com/news/55999.html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6日 星期四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