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句子迷文学网 > 唯美句子a>正文

桃花源记古诗译文(桃花源记古文翻译及原文)

  • 手动整理
  • 2023-05-31 00:49:01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桃花源记古诗译文(桃花源记古文翻译及原文),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7007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8分钟, 内容均可免费复制哦!


目录: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译文及注释


桃花源记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惊讶。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原来的路。
  南阳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后来就没有探访的人了。



【注释】


(1)陶渊明:(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2)太元:公元376~396年,晋孝武帝年号。 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第二个年号,共计21年。
(3)武陵:晋郡名,治所在今湖南常德。
(4)缘:循,沿着。
(5)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6)异:惊异,诧异。这里的意思是“对……感到奇怪”。
(7)尽:尽头。
(8)才:仅。
(9)俨然:整齐的样子。
(10)属:类。
(11)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南北小路叫阡,东西小路叫陌。
(12)悉:尽,全。
(13)黄发:指老人。
(14)垂髫(tiáo):指儿童。髫,古代小孩的垂发。
(15)要:通“邀”。
(16)咸:都。讯:消息。
(17)邑人:同乡
(18)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19)间隔:隔离。
(20)乃:竟然。
(21)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22)延:邀请。
(23)扶:沿着、顺着。
(24)向:原先。
(25)处处志之,志: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26)郡下:指武陵郡城下。
(27)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28)寻向所志: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
(29)刘子骥:名驎(lín)之,《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
(30)规:计划,打算。
(31)未果:没有实现
(32)寻:随即,不久。
(33)遂:终于
(34)问津:问路,访求。津,渡口。
(35)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36)旷:空阔,宽阔。
(37)俨然:整齐的样子。
(38)穷其林: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穷,尽。
(39) 鸡犬相闻:(村落间)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40) 为具言: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说出。
(41)延:邀请。
(42)为:对,向。
(43)便扶向路:就沿着原来的路(回去)。扶:沿着。
(44)语云:告诉(他)说。“语”后面省略了代渔人的“之”字。
(45)具:同“俱”,完全,详尽。
(46)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47)既:已经,以后
(48)志:用符号做标记,动词
(49)落英缤纷:落花繁多的样子。
(50)林尽水原: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51)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的不真切。
(52)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53)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54)要:同“邀”邀请



【赏 析】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在那儿,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造成这一切的原因,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从“男女”、“黄发”、“垂髫”这三个词便可以看出此点。
  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




【桃花源诗】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原诗如下:


嬴(yíng)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qǐ)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yān),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qì)。


桑竹垂馀荫,菽稷(jì)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mí)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zǔ)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r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yì)。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狮,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niè)清风,高举寻吾契(qì)。


(但现在《桃花源记》出名程度已远远超过《桃花源诗》)



译文:


秦始皇暴政,打乱了天下的纲纪,贤人便纷纷避世隐居。黄绮等人于秦末避乱隐居商山,桃花源里的人也隐居避世。进入桃花源的踪迹逐渐湮没,入桃花源之路于是荒芜废弃了。桃花源人互相勉励督促致力农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桑树竹林垂下浓荫,豆谷类随着季节种植,春天收取蚕丝,秋天收获了却不用交赋税。荒草阻隔了与外界的交通,鸡和狗互相鸣叫。祭祀还是先秦的礼法,衣服没有新的款式。儿童纵情随意地唱着歌,老人欢快地来往游玩。草木茂盛使人认识到春天来临,天变暖和了;树木凋谢使人知道寒风猛烈,秋冬之季到了。虽然没有记载岁时的历书,但四季自然转换,周而成岁。生活欢乐得很,还有什么用得着操心?桃花源的奇迹隐居了五百多年。今日却向世人敞开桃花源神仙般的境界。桃花源中的淳朴风气和人世间的淡薄人情本源不同,一时显露的桃花源又深深地隐藏起来了。试问世俗之士,又怎么能知道尘世之外的事?我愿驾着清风,高高飞去,寻找与我志趣相投的人。


逐行翻译《桃花源记》初中文言文,2019年整理

前言:

逐行翻译《桃花源记》初中文言文,2019年整理,培养初中生文言文语感是非常重要的,请关注闻建艳,后续精彩内容,陆续发布,欢迎在评论区积极留言。


正文如下:

冲刺中考21天梳理必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之《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重点句子翻译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译文: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文: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译文: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这个人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知道的事。


(8)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译文: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到路。


(9)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问题探究

(1)课文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案)描绘了桃花林美丽、奇异的景色,渲染了神秘色彩,为下文渔人进入桃花源和表现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2)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案)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 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宁静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花源而不得埋下伏笔。


(3)


(答案)桃花源是没有战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宁、安居乐业、自由幸福、民风淳朴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人们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客观上反映了人民渴望摆脱削压迫的要求,追求幸福获定生活的美好愿望,有正面意义,但是,也表现了陶渊明消极避世的心理和复古倾向。


这里是悟己语文,关注我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谢谢!

「中考文言文专练」《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四篇

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①旦子冈:在今南京市江宁区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1)答之      具:


(2)便还家 要:


(3)病终 寻:


(4)而妇人井且浣衣 汲:


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当立者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B.太守即遣人随往 故人不独亲亲(《大道之行也》)


C.江北之俗 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D.余顾慕之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马说》)


3.选出画波浪线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  )


A.是日风顺 /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B.是日/风顺不及 /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C.是日/风顺不及午 /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D.是日风顺 /不及 /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4.下列关于【甲】【乙】两篇选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设酒杀鸡”“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


B.甲文结尾以众人寻桃花源“未果”,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令人神往。


C.乙文中


D.甲乙两段文字都展现了和谐安宁、恬静美好、自得其乐的乡村生活图景。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参考答案】


1.(1)详细 (2)同“邀”,邀请 (3)随即,不久 (4)从井里取水


2.C【解析】A项“乃”的意思分别为“竟然,居然”“表判断,是,就是”;B项“其”的意思分别为“人称代词,他”“人称代词,自己的”;C项“盖”都是“表推测,大概”的意思;D项“而”的意思分别为“表顺承,不译”“表转折,但是”。故选C项。


3.A【解析】画波浪线句的句意为“这一天是顺风,不到午时,已经到达小河入江之处,留宿在大山家里”,因此正确的断句为“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故选A项。


4.C【解析】由乙文中“余顾而慕之”可知,


5.(1)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记号。(2)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


【参考译文】【乙】这一天是顺风,不到午时,已经到达小河入江之处,留宿在大山家里。第二天,(我)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路,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的样子,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子也在努力耕田劳作,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生产、四处游玩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确实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人正挑粪给园子施肥,女子从井里取水在洗衣服,门口有豆棚和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小辈们嬉戏欢笑,鸡和狗都在鸣叫。我看到后(有些)羡慕他们,认为这一家中,万物都怡然自得,遗憾自己比(他们)差得远啊。


二、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庆全庵桃花①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①这首诗是南宋灭亡后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便得一山      便:


(2)来问讯 咸: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4)花飞莫随流水 遣: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桃花源人的高兴和满足;《庆全庵桃花》中


4.《桃花源记》(节选)和《庆全庵桃花》中两位


【参考答案】


1.(1)于是,就 (2)全,都 (3)妻子儿女 (4)让


2.(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可以互相听到。


(2)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


4.相同点:两人都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表达了对和平、安乐、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不同之处:《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桃源行(节选) 王 维


山口潜行始隈隩①,山开旷望②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③,近入千家散花竹④。


樵客⑤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⑥,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⑦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⑧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⑨。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注]①隈隩(wēiyù):曲折幽深。②旷望:指视野开阔。③攒云树:云树相连。攒,聚集。④散花竹:指到处都有花和竹林。⑤樵客:原本指打柴人,这里指渔人。⑥武陵源:指桃花源,相传在今湖南桃源县(晋代属武陵郡)西南。⑦房栊(lónɡ):房屋的窗户。⑧俗客:指误入桃花源的渔人。⑨都邑:指桃源人原来的家乡。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仿佛若有光  仿佛:  


(2)便还家 要: 


(3)来此绝境 绝境:  


(4)初因避地人间 去: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3.《桃花源记》(节选)中“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和“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体现了 的特点,《桃源行》(节选)中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4.《桃花源记》(节选)和《桃源行》(节选)都表达了


【参考答案】


1.(1)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2)同“邀”,邀请(3)与人世隔绝的地方(4)离开


2.(1)(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和晋了。(2)(这里的居民)惊讶地听说有俗客到来,都争先恐后地聚集在一起,争相邀请渔人去自家询问原来家乡的情况。


3.桃源人热情好客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4.《桃花源记》(节选)和《桃源行》(节选)都表达了


【参考译文】


(渔人)走入山口,开始时幽深曲折,走到山开处视野开阔,不久便是平坦的陆地。远望有一处云树相连的地方,近看发现有千百户人家,到处都有花和竹林。渔人说汉朝以来各朝的名字,这里的居民第一次听说,他们还穿着秦代的衣服。他们世代一起住在这武陵源,在人世之外建起了田畴家园。夜晚,明月朗照,庭户清幽宁静;清晨,旭日从云中升起,鸡犬争相喧鸣。(这里的居民)惊讶地听说有俗客到来,都争先恐后地聚集在一起,争相邀请渔人去自家询问原来家乡的情况。黎明时有人清扫街巷的落花,黄昏时劳作的人们乘船回来。当初他们为躲避战乱离开了人间,后来寻求到此处仙境,就再没返回故乡。




四、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点绛唇·桃源① 秦 观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注]①本词作于词人被贬途中。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屋舍俨然      俨然:  


(2)便还家 要:  


(3)流引到花深处 信:  


(4)无花间住 计: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3.《桃花源记》(节选)中,渔人初见桃花林的感受是“ ”;《点绛唇·桃源》中,词人不能在桃源居住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


4.请分别概括《桃花源记》(节选)和《点绛唇·桃源》表达了


【参考答案】


1.(1)整齐的样子(2)同“邀”,邀请(3)任凭(4)办法 


2.(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2)两岸青山排列无数,落花纷纷如雨,竟然不记得来时走过的路。


3.(渔人)甚异之 尘缘相误  


4.《桃花源记》(节选)表达了


【参考译文】


(我)酒醉后架着小船,在湖中荡漾,任凭流水把小船推向花草深处。现实世界的名利缠身,不能解脱,没有办法在这如花的仙境住下去。


烟水茫茫,笼罩在夕阳的余晖里。两岸青山排列无数,落花纷纷如雨,竟然不记得来时走过的路。


八年级期中考试《桃花源记》必考试题三组

一、阅读《桃花源记》的节选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 交通:运输事业


C.咸来问讯 咸:都


D.欣然规往 规:计划


(2)下面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


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桃花源”是




二、阅读《桃花源记》,完成9-11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中国教%育出版@#~&网]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欲其林 所识乏者得我与


B、如外人 以咨之


C、停数日,去 蒙以军中多务


D、未果,病终 遂至承天寺张怀民[


10. 把“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


11.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渔人因迷路误入桃花源,出来时在路上处处做好了标记,但当地和太守一起再次寻访桃源时,还是失败了。[


B.桃源人避世而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淳朴热情,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却不希望生活被打扰。


C.刘子骥是南阳人,听说此事后,也计划前往探寻,但最终没有实现。这一段叙述使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


D.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美好理想,也表达了他追寻理想社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之情。[中%国*教育^出&#版网]




三、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第 9~12 题。(12 分)


桃花源记(选段)


陶渊明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级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9.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林尽水(yuán)


B.黄发垂(tiáo)


C.遂与外人隔(jiān)


D.去(cí)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1)行数十步( )


(2)屋舍俨然( )


(3)便还家( )


(4)此中人云( )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2.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2 分)


一、阅读《桃花源记》的节选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 交通:运输事业


C.咸来问讯 咸:都


D.欣然规往 规:计划


(2)下面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


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桃花源”是




二、阅读《桃花源记》,完成9-11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中国教%育出版@#~&网]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欲其林 所识乏者得我与


B、如外人 以咨之


C、停数日,去 蒙以军中多务


D、未果,病终 遂至承天寺张怀民[


10. 把“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


11.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渔人因迷路误入桃花源,出来时在路上处处做好了标记,但当地和太守一起再次寻访桃源时,还是失败了。[


B.桃源人避世而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淳朴热情,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却不希望生活被打扰。


C.刘子骥是南阳人,听说此事后,也计划前往探寻,但最终没有实现。这一段叙述使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


D.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美好理想,也表达了他追寻理想社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之情。[中%国*教育^出&#版网]




三、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第 9~12 题。(12 分)


桃花源记(选段)


陶渊明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级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9.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林尽水(yuán)


B.黄发垂(tiáo)


C.遂与外人隔(jiān)


D.去(cí)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1)行数十步( )


(2)屋舍俨然( )


(3)便还家( )


(4)此中人云( )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2.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2 分)


:

桃花源记古诗翻译(桃花源诗全文翻译)

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桃花源记译文简写)

桃花源记第三段翻译及原文(《桃花源记》译文和原文)

桃花源记古诗文网背诵(桃花源记全文解析)

【本文标题和网址】桃花源记古诗译文(桃花源记古文翻译及原文) http://www.cqlxdl.com/news/104122.html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5月31日 星期三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